中環(huán)重建區(qū)發(fā)現百年石渠、磚墻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10-22 10:29:19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一幅位于中環(huán)威靈頓街及閣麟街交界的石墻,估計是清光緒至宣統(tǒng)年間落成的戰(zhàn)前平房遺跡/大公報實習記者楊州攝
中新網10月21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香港有民間團體在中環(huán)重建區(qū)范圍內,發(fā)現多處古跡,包括近百年歷史的石渠、樓房墻基遺跡和古老招牌等。
“中西區(qū)關注組”召集人羅雅寧指,中環(huán)重建區(qū)范圍內有多處有一定歷史價值的文物,如威靈頓街與閣麟街交界處,有一座過百年歷史的舊房青磚墻。
古跡復修專家王鴻強表示,從舊房青磚墻外表估計,明顯不是水泥造的,而是黃泥混雜糯米水和蔗糖建筑而成,算是香港的第一、二代建筑物,目測是在1830至1911年期間落成,當時是平民的住宅區(qū),現時已荒廢。
“城西關注組”成員張朝敦表示,分別在嘉咸街和卑利街發(fā)現近百年歷史的石渠,當中嘉咸街的石渠于1922年落成,卑利街的石渠于1928年落成啟用,由花崗巖砌成,用作引水。
他稱,卑利街石渠是香港現今僅存的以花崗巖砌成的路邊石渠,貫穿整條卑利街,具有歷史價值,其前身是U形渠,當年為方便行車,故將U形渠改為平石渠,并保留至今。
王鴻強指出,在卑利街石渠的旁邊有戰(zhàn)前的賣炭店鋪“英記堅炭”,根據招牌外觀評估,應逾70年歷史。他稱,按古跡辦的評估方法,該石渠及店鋪屬古跡,應該受評級及保護。
羅雅寧認為,近百年歷史的招牌及石渠,理應給予古跡評級,也建議石渠需原址保留,至于招牌原址保留還是移到其他地方,則有待商議。
兩個關注組質疑市建局未就重建區(qū)范圍做詳細評估,忽略或隱瞞有關情況。他們擔心古跡會在重建期間被破壞,要求市建局修訂設計,并要評估情況而作出保育措施。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會見格林納達總理米切爾2025-01-13
- “京臺會·新時代兩岸融合講壇”在京舉辦2025-01-13
- 歡樂鬧上樓 喜迎金蛇年——臺胞在平潭過年找到“歸屬感2025-01-13
- 阿聯酋春節(jié)慶祝活動陸續(xù)開展 總臺春晚宣傳片亮相阿最大室內演出場館2025-01-13
- 紅日燃情,海闊天空——2025年香港砥礪奮發(fā)向未來2025-01-13
- 免簽政策讓挪威游客對中國“興趣大增”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