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力追索非法流失文物 重點系圓明園流失文物

當下,中國正大力開展非法流失文物的追索工作,一方面公開敦促海外拍賣公司取消售賣爭議物品,或通過國有企業(yè)贖買。特別是對于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末期,英法聯(lián)軍進入北京后通過對圓明園等地實施大規(guī)模劫掠所得的文物,更是中國文物追索的重點。

 

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至今,中國文物共有四次外流浪潮。

 

第一次文物流失浪潮是清末民初時期。此時中國文物被列強大量搶奪與分食,直到溥儀被逐出皇宮,仍有太監(jiān)又偷又買。第二次浪潮是二戰(zhàn)日本侵華時期,這是中國文物大量外流的高峰期。

 

第三次浪潮是建國后至改革開放之前。當時政策規(guī)定乾隆以前不能出口,可乾隆以后卻允許大量出口。嘉慶、道光時期的很多官窯瓷器、書畫以極便宜的價格流失海外。第四次浪潮是改革開放之后。此時,香港成了文物走私的集散地和中轉站,內(nèi)地的文物到了香港,隨后流散到了美國、中國臺灣、日本、東南亞,最遠甚至流失到了挪威、丹麥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