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走進福鼎鄉(xiāng)鎮(zhèn) 感受民俗文化魅力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4-21 16:27:26 | 來源: 海峽飛虹 |
海峽飛虹報道(記者RaulParra、翻譯李漪):在領略了歷史悠久的白茶文化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外記者一行今天走進福建省福鼎市各鄉(xiāng)鎮(zhèn),感受其獨特的民俗文化魅力。
行程的第一站,我們來到了雙華村,這里是畬族的主要聚居區(qū)。畬語民歌對唱是這里的一大特色。雖然畬族沒有文字,但村民卻可以將普通話譯為畬語,而畬語的傳承靠的就是這一代代人的口口相傳。每年農(nóng)歷“二月二”的對歌,是畬族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項目,每次都會吸引數(shù)以千計的游客慕名而來。據(jù)介紹,為了讓畬語對歌這一絢麗的傳統(tǒng)文化完整地保留下來,當?shù)貙W校已將其作為音樂課引入課堂,教授給更多的青少年。
另一個讓我們嘆為觀止的表演,便是已有200多年歷史的大名鼎鼎的“福鼎畬族提線木偶”。在一小段茶道表演中,被線繩控制的木偶像真人一樣沏茶,甚至奉茶給客人。靈活的動作,生動的表演著實驚艷了在場的所有人。作為遠道而來的客人,我們有幸可以親身感受操作提線木偶的樂趣,但這看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一個簡單的提線木偶最少也有十幾根線繩控制,有的管控著四肢,有的甚至可以指揮手掌的開合。整個木偶有差不多一公斤的重量,操作過程中對手臂的靈活度和力量有很高要求。
離開雙華村,經(jīng)過差不多半小時車程,我們來到了位于中國東海邊的一個小鎮(zhèn)——沙埕。這里的人們以捕魚為生,同時也在大力發(fā)展文化旅游,每年元宵節(jié)的“沙埕鐵枝游行”便是最好的名片。作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沙埕鐵枝”來自泉州,在沙埕發(fā)展壯大。在一個高達8至10米的鐵枝上,9個身高1.2米左右的孩子“站”在上面,他們身著五彩繽紛、各式各樣的中國服飾,在游行過程中,時而向觀眾揮手,時而撒花,為來年祈福。為了保證參加鐵枝表演的孩子們的安全,鐵枝制作者會精心用布帶穩(wěn)妥地把小演員固定在架子上??雌饋砻總€人物造型都是站立的姿態(tài),但實際上孩子們是坐著的,這也是鐵枝技藝的絕妙之處。作為沙埕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們也為能夠參加鐵枝表演引以為榮。每年都會有近百名當?shù)貎和瘓竺麉⒓舆x拔。而元宵節(jié)的鐵枝表演會在鎮(zhèn)上的主干道進行,繞鎮(zhèn)一圈,持續(xù)近2小時。
另一個不得不提的民俗當是“沙埕線獅”。這種獨特的舞獅表演也是每年元宵節(jié)的一大特色節(jié)目,需要由幾個人拉起繩子互相配合方可完成。舞動起來的獅子靈動逼真,栩栩如生。
今天的行程在東海小島蓮花嶼畫下句號。這座小島人煙稀少,靜謐秀美。島上一處被稱為“龍泉”的淡水口堪稱奇觀,至今無人知曉這座小海島上究竟哪里來的淡水。這口泉水甘甜清冽,但根據(jù)民俗,只有男士可以下井品嘗,女士只好在井口翹首盼望,等著品嘗由男士從井下帶來的神奇泉水。
借由神奇泉水帶來的福祉,我們結(jié)束了今天上山下海的奔波,體驗到福鼎不一樣的民風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