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陸委會前副主委劉德勛:發(fā)展兩岸關系像是堆積木

臺陸委會前副主委劉德勛:發(fā)展兩岸關系像是堆積木

 


劉德勛在廈大演講

 

東南網(wǎng)4月2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文/圖)“發(fā)展兩岸關系就像是堆積木,需要彼此共同呵護與珍惜。”臺灣“監(jiān)察委員”劉德勛前晚做客廈大“南強講座”,在談及前不久發(fā)生的“肯尼亞事件”時作上述表示。劉德勛在臺灣陸委會工作20余年,曾任陸委會發(fā)言人、副主委,是兩岸很多重大事件的親身見證者。在前晚的講座上,他也向廈大學子披露兩岸交往的一些秘辛。

 

爆發(fā)“肯尼亞事件” 非兩岸平臺出問題

 

本月中旬爆發(fā)的“肯尼亞事件”,因為肯尼亞政府向中國大陸遣送數(shù)十名臺籍詐騙嫌疑人,而在臺灣島內引發(fā)風波。在劉德勛看來,類似事件并非第一次發(fā)生,菲律賓也曾向大陸移交過臺籍詐騙嫌犯(發(fā)生于2010年),當時在島內同樣引發(fā)軒然大波。在6個月溝通過程中,兩岸均持積極態(tài)度,終于就共同打擊詐騙犯罪達成共識。

 

后來,詐騙集團將窩點轉移到中南半島,在一次清網(wǎng)行動中,多名詐騙嫌疑人被抓獲,其中85%是臺灣人。劉德勛表示,事件發(fā)生后,兩岸雙方在既有的平臺上進行溝通,大陸后來通過包機將嫌犯帶到澳門,臺灣的航班再將臺籍嫌疑人帶回去。“當時兩岸合作的氛圍比較好,包機的費用陸方都沒讓我們出。”劉德勛說,但到臺灣機場后,又出現(xiàn)讓人難堪的場面,嫌犯的律師已守在那里,詢問犯罪證據(jù)在哪?最后嫌疑人大部分都會交保,他們出去趴趴走,至于未來會不會再干詐騙的勾當,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說‘菲律賓事件’是個低谷,后來中南半島的案子就是兩岸合作的一個高潮,如今‘肯尼亞事件’又重新回到低谷。”劉德勛認為,之所以會這樣,不是兩岸溝通平臺出了問題,而是事件發(fā)生后兩岸關系在某種程度上的反應。

 

劉德勛形容發(fā)展兩岸關系就像是堆積木,由于兩岸隔閡太久,所面臨的問題太多,雙方無法用水泥、混凝土修建一個墻面,只能用搭積木的方式,把出現(xiàn)的問題一個個解決,而兩岸簽署的每個協(xié)議就像是一塊塊積木。積木搭起來了,需要兩岸共同呵護與珍惜。

 

“兩岸關系條例”重要 民進黨只敢修不敢廢

 

劉德勛在陸委會服務20多年,人生三分之一的時光都獻給兩岸事業(yè)。他在兩岸關系法令政策方面參與甚深,因而獲得歷任主委的倚重,也曾與臺灣準領導人蔡英文做了四年同事。

 

在當天的講座上,劉德勛分享了“兩岸關系條例”修法的一些往事。他表示,該條例第五條對行政權、立法權進行界定,修法是在民進黨執(zhí)政時的2003年,“當時陸委會主委是蔡英文,我是副主委”。

 

劉德勛說,針對兩岸所簽協(xié)議的送審,當時是修法規(guī)定要送到“立法院”“查照”,如果有“立委”不同意,就由“法規(guī)案”改成“法律案”進行“審查”,如果3個月內沒完成審查就視同通過。他指出,2008年之后兩岸簽署的一系列協(xié)議都是采取這種流程,而綠營人士卻批評這是“不公開”、“不透明”、“黑箱”,事實上這次修法正是他們自己執(zhí)政時通過的。

 

即將上臺的民進黨,近來在兩岸方面有一些“今是昨非”的做法。對此,劉德勛認為,面對馬上就要當家的狀況,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態(tài)度,想必民進黨已有深刻的體認,但他們也要接受人民的檢驗,為何在立法方面態(tài)度前后不一。

 

“兩岸關系條例”在島內兩岸法規(guī)體系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在劉德勛看來,選前政治人物可以用各種訴求去吸引選票,選后即使是民進黨上臺,也只敢修“兩岸關系條例”部分內容,而不敢直接將其廢掉,因為兩岸關系有其敏感性與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