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朝勝:民進黨禁閱“國史館”檔案暗藏算計

臺“國史館”以“回歸法制”為由,定于8月1日起不向大陸學者開放館藏資料;臺學者由“隨到隨查”改為先提申請,經15天審查批準后方可查詢。華廣網今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黨朝勝的文章指出,綠營之所以敢于公然“政治干擾學術”,“限縮兩岸往來”,其實有更深的政治算計。其一,妄圖掩蓋歷史真相,減少“臺獨”與賣國的阻力,其二,為民進黨實現“一黨獨大”、“綠色恐怖”做準備。這些動作看似細微,實則老謀深算,根本目的還是想顛倒是非,混淆視聽,為其“臺獨”與“獨裁”服務。

 

全文內容如下:

 

近日,臺“國史館”以“回歸法制”為由,定于8月1日起不向大陸學者開放館藏資料;臺學者由“隨到隨查”改為先提申請,經15天審查批準后方可查詢;港澳學者需有具體研究題目再提申請,另附推薦信。此舉不僅引發(fā)輿論嘩然,綠營“立委”也認為,這將讓陸港澳學者無法查閱相關檔案,也不允許臺灣學者調閱檔案。綠營之所以敢于公然“政治干擾學術”,“限縮兩岸往來”,其實有更深的政治算計。

 

其一,妄圖掩蓋歷史真相,減少“臺獨”與賣國的阻力

 

“臺獨”分子為達到目的向來不擇手段。過去,他們長期鼓吹“臺灣地位未定論”,否認1945年日本戰(zhàn)敗后將臺灣歸還中國的事實與法律,否認日本殖民時期中國政府和人民(包括廣大臺灣同胞)爭取光復臺灣的努力,甚至美化日本殖民侵略。今年5月,蔡英文當局一上臺即恢復早被唾棄的充滿“皇民化史觀”、“臺獨史觀”的舊課綱,企圖繼續(xù)蒙騙島內民眾,加速全面“去中國化”進程。同時,當前南海問題正熱,蔡英文當局雖一度被迫表態(tài)不承認、不接受南海仲裁案結果,堅持1947年劃定的傳統(tǒng)海域界線,但其近期不僅阻止相關政治團體的維權行為,甚至處罰自發(fā)前往護島的普通漁民。

 

當然,臺灣是否已光復、中國政府何時收復南海諸島,只要公開相關史料便真相大白。而臺灣“國史館”珍藏著1949年前蔣介石與民國時期的海量歷史原件檔案。其中,不乏中國政府與人民努力光復臺灣、收復南海諸島的重大國際性歷史文獻與史實,具體包括《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對中國的投降書、1945年10月25日臺灣光復的歷史檔案、1946年中國海軍收復南海諸島及劃定“十一段線”(又稱“U型水域”,尤其是當年美軍協(xié)助中國海軍收復南海諸島并劃定“十一段線”的內容)的歷史檔案等。這些檔案一旦公布,不僅立即讓“臺獨”論調失去依據,也會讓幕后操縱南海仲裁案的美國進退失據。

 

尤其是兩岸之間共建史觀(特別是抗戰(zhàn)、內戰(zhàn)等)的呼聲越來越高,這也得到“習馬會”的呼應。兩岸一旦共修歷史,各種“臺獨史觀”、“皇民史觀”都將不攻自破,這對“臺獨”分裂勢力而言無疑是“斷根”之舉。于是,他們想方設法阻撓歷史真相的發(fā)掘,最有力的一招是阻止陸港澳,甚至臺灣學者到“國史館”查找原始資料。

 

其二,為民進黨實現“一黨獨大”、“綠色恐怖”做準備

 

蔡英文政權上臺伊始,便以“轉型正義”為由,開始全面清算國民黨,企圖將之一舉擊潰,為自己長期執(zhí)政做準備。目前,蔡英文當局主要動作包括“厘清‘二二八事件’歷史真相”、清算國民黨黨產等。

 

然而,對于“二二八事件”,他們只談國民黨當局的鎮(zhèn)壓,而根本不提當年的階級矛盾與國共內戰(zhàn)背景,根本不提外省人犧牲,更不提“皇民化分子”的興風作浪,遑論當時國民當局及其延續(xù)者的善后。顯然,他們根本不想要歷史真相,而只想繼續(xù)將之作為煽動族群矛盾與仇恨、鼓吹“臺獨”的借口。

 

對于國民黨黨產,他們一向只強調黨產對延續(xù)國民黨統(tǒng)治,尤其是對造成“政黨不正當競爭”的作用,而不愿面對國民黨黨產的歷史,特別是國民黨當年將大陸國庫資產帶到臺灣的史實,不愿承認國民黨巨額黨產對臺灣重建、經濟起飛的巨大貢獻。在他們眼中,根本沒有“國民政府”及后來的國民黨當局在光復臺灣、重建臺灣、壯大臺灣的貢獻,根本沒有日本殖民者對臺灣同胞的血腥鎮(zhèn)壓與殘酷奴役的史實,他們只會宣揚國民黨對臺灣同胞的高壓統(tǒng)治,只會懷念和美化日本殖民統(tǒng)治。

 

當然,如果綠營繼續(xù)給國民黨潑臟水,利用“二二八事件”否定國民黨在臺灣執(zhí)政的合法性,以“不當黨產”之名剝奪國民黨再起的資本,國民黨就有可能從“國史館”中找出大量的檔案證明自身清白。一旦限制調閱檔案,國民黨就不可能在第一時間找到相關證據,事后,即使國民黨提供了相關檔案,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發(fā)酵,普通民眾的第一印象已經形成,要想輕易扭轉亦非易事。正所謂傷害雖可停止,但傷痕卻會成為永恒。

 

正所謂“欲亡其國先亡其史”。綠營的這些動作看似細微,實則老謀深算,根本目的還是想顛倒是非,混淆視聽,為其“臺獨”與“獨裁”服務。(黨朝勝,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