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官揭秘日本木質(zhì)神社因何千年不倒

海峽飛虹報道(駐東京記者 朱曼君):11月6日,位于日本奈良縣的春日大社即將完成第60次造替,以全新的樣貌迎接八方游客。據(jù)了解,“造替”是木質(zhì)的春日大社歷經(jīng)1200多年風(fēng)雨的侵蝕依然不倒的重要秘訣。那么究竟什么是“造替”呢?本臺駐日本記者近日就此采訪了春日大社的神官。

 

和多用石材的西方建筑不同,亞洲國家更多地使用木材建筑。東方的木質(zhì)建筑很難象西方石材建筑那樣長期留存下來,但在這一點上,日本是個例外。在日本各地,有大量號稱千年歷史的木質(zhì)古剎,那么究竟為什么日本的木質(zhì)建筑可以屹立千年呢?春日大社的神官千鳥佑兼這樣解釋:“春日大社的樣貌從平安時代開始,一千多年來從未改變,之所以能夠保持這樣的原貌,就是靠了20年一次的翻建,也就是‘造替’。”

 

所謂造替,其實就是按照原貌修建一個新的神社,來取代老朽的舊建筑。這樣的做法在日本十分普遍。“20年一度進行翻建的,最著名的有三重縣的伊勢神宮。此外,還有京都舉行葵祭的上賀茂神社、下鴨神社,大阪的住吉大社,關(guān)東的鹿島神宮、香取神宮。盡管有這么多神宮,但是在1200多年的歷史中,翻建間隔最長且能達(dá)到33年的,卻只有春日大社。”

 

然而,盡管都要翻建,伊勢神宮和春日大社所使用的方法卻是不同的。千鳥介紹說:“伊勢神宮的翻建被稱為‘遷宮’。伊勢神宮有兩處土地,每20年會輪流新建大殿,并將神請入,因此叫做‘遷宮’。而春日大社只有一處土地,但是如果在不將神請出的情況下進行翻建,那是對神的大不敬。因此,每次翻建時都會將神請入臨時神殿,然后再對大殿進行翻建。因為是重新修建大殿,所以叫做‘造替’。”

 

那么既然是造替,舊的大殿建筑要如何處置呢?千鳥說:“春日大社的大殿是國寶級的建筑,在明治之前的大殿很多也狀況良好,因此被挪到了附近的神社,繼續(xù)發(fā)揮功效。附近這樣的社殿有40座,這其中有很多還被評為國家的‘重要文化財’,作為國寶的春日大社的大殿其實是最新的建筑,因為展示了典型的春日建造工藝,而被指定為國寶。”

 

歷經(jīng)1200年風(fēng)雨的春日大社,雖然大殿已經(jīng)翻建多次,卻完好地保留了最初的樣貌,不僅建筑本身,很多千年前的儀式、器物,甚至人們的日記也都被管理春日大社的神官妥善保存,這其中,甚至還有古代中國的遺存。他說,“中國唐代的時候流行的點心被遣唐使帶回,作為對神的供奉,并且一直流傳到今天。具體制作方法是,把米粉捏成團子,用香油炸。和現(xiàn)在的點心比起來,味道確實很簡單,但是春日大社中至今仍傳下來很多這樣的‘唐果子’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