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文章:新黨拚翻身 欲重返“立法院”

編輯:左研冰|2017-08-19 11:32:19|來源:中評社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Img407061937

 

8月20日中國國民黨將在臺中召開全代會,同一天,新黨也要歡渡24周年黨慶。新黨大動作揚言不會再跟國民黨和稀泥,不排除2020大選要自推候選人,真正目標是明年縣市議員選舉。吳敦義的路線給了新黨空間,新黨能不能翻身,從小黨重返“立法院”,或者全要看國民黨新主席吳敦義了。 

 

新黨系出國民黨,1993部份成員因反對當時的國民黨主席李登輝,退黨自立門戶。1995“立法委員”選舉獲得122萬票,成為當時具有關鍵影響力的第三大黨。2000年親民黨成立后,新黨流失絕大多數(shù)支持群眾。2014九合一地方選舉提名19位候選人,僅當選兩席臺北市議,這也是新黨目前唯二的民代。2016在不分區(qū)“立委”選舉中獲得510,074票,占總票數(shù)的4.18%。 

 

臺灣一般是以在“立法院”有無席次做為政黨興衰指標,目前在“立法院”有席次的政黨,依席次多寡分別是民進黨(69)、國民黨(35)、時代力量(5)、親民黨(3)、無黨團結聯(lián)盟(1)。 

 

不分區(qū)“立委”的政黨得票率門檻是5%,新黨2016拿到4.18%僅一步之遙,沒拿到席次。也曾風光一時的深綠小黨臺灣團結聯(lián)盟,2016僅獲2.5%政黨票,距離門檻差得更多,也失去“立委”席次,形同泡沬化。 

 

在臺灣政黨版圖,臺聯(lián)是“小綠”,新黨是“小藍”,要翻身須靠機遇。前幾年,馬英九執(zhí)政時兩岸關系熱絡,2015年11月7日新加坡“馬習會”達到巔峰,新黨幾乎沒有什么空間。乃至后來,國民黨在野,洪秀柱擔任黨主席,國共關系順暢,新黨能發(fā)揮角色有限。 

 

但是,最近吳敦義的兩岸路線讓新黨找到生機。 

 

新黨主席郁慕明揚言,2020大選不除自推候選人,以新黨目前的實力來看是夸大了些。但吳敦義過度強調“一中各表”,刪除洪秀柱任內“和平政綱”的和平協(xié)議等內容,引起深藍族群的不滿。未來,在吳敦義想討好中間、淺綠選民的同時,極可能會流失一些深藍選票。新黨顯然已看到了其中的契機,才會選在820和國民黨全代會同一天的24周年黨慶,發(fā)起攻擊。 

 

吳敦義認為在蔡英文支持度低迷之際,國民黨2018縣市長選舉有機會可多拿幾席,反敗為勝,對“一中各表”路線相當堅持。吳因卸任“副總統(tǒng)”身分,任內要赴大陸交流的可能性也不高,遑論“習吳會”更不可,國共關系不太可能有大幅進展。為了選舉考量,最近吳敦義與王金平結盟態(tài)勢明顯,國民黨本土化成為現(xiàn)在進行式,才會被質疑是搞“獨臺”。 

 

820吳敦義上任主席,將是國民黨發(fā)展的拐點,固然黨內大老都了解團結才能勝選,但深藍基層會不會受不了國民黨內只有本土,缺乏一中的氛圍出走?值得關注。以2018縣市選舉來說,小黨沒有拼縣市長實力,但小黨可以在多席次的縣市議員好好發(fā)揮。待取得戰(zhàn)果,再仰攻2020的“立委”選舉。如果新黨2020能跨過門檻提名“總統(tǒng)”候選人,不失為拉抬“立委”選舉的最佳途徑。而國民黨若持續(xù)“臺灣化”就是深藍小黨的最好的機會。 

 

最近泛藍系統(tǒng)的新黨和親民黨都面臨轉型的轉捩點,新黨的問題在于如何擴大對深藍選民的影響,親民黨則在于長久被質疑“橘子變綠”要如何重新找到定位。另外還有,兩個小政黨也都面臨基層挑戰(zhàn)黨主席續(xù)任的壓力。大黨、小黨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中評社臺北8月19日電(評論員林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