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信開放中國”絕佳窗口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開放

 

圖為3月3日首場“委員通道”采訪結(jié)束后,中阿衛(wèi)視記者馨玥(左)在接受國內(nèi)媒體記者采訪。本報記者 李 婕攝

 

3月15日上午,全國政協(xié)十三屆一次會議即將閉幕之際,第三場“委員通道”采訪活動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由于是最后一場“委員通道”,現(xiàn)場聚集了更多的外媒記者。作為今年兩會的創(chuàng)舉,“代表通道”和“委員通道”每次舉行都會引來海內(nèi)外的極大關注。

 

在代表委員通道上,來自各個領域的代表委員尤其是基層的代表委員,回應民意、直面社會關切,為兩會吹來了一股清新之風,成為今年兩會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在許多境外媒體記者看來,這是觀察中國的一個絕佳窗口,展現(xiàn)了一個開放自信的中國。

 

■ 零距離接觸代表委員

 

3月3日,全國政協(xié)十三屆一次會議“委員通道”在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北側(cè)開通,這是全國兩會首次開通“委員通道”?,F(xiàn)場,澳大利亞《塔州華人報》記者唐詠北占據(jù)了第一排的有利位置。她忙碌地拍照、錄視頻,記錄下委員“答題”的精彩瞬間。

 

“這是我第三次采訪中國兩會了,代表委員通道這樣的安排特別好。我們對中國的信息非常關注,但過去很少有機會直接接觸代表、委員。今年兩會代表委員通道的開通,為我們零距離接觸代表和委員提供了便利條件。”唐詠北對本報記者說,在兩會首場“委員通道”中,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委員介紹了下一步航天員選拔條件的新變化,也介紹了中國航空航天事業(yè)的新發(fā)展,這些內(nèi)容信息量很大。”

 

意大利《歐華聯(lián)合時報》記者吳敏表示,期待今后中國兩會能采取更多方式,讓媒體和代表委員有更多機會互動。

 

《澳門法治報》記者陳龍獅對本報記者表示,開通“代表通道”,這種形式非常好,讓記者能與代表有更多互動機會。

 

采訪“委員通道”的《意大利晚郵報》記者于薇薇表示,“委員通道”是一個非常好的形式。每年參加兩會的委員那么多,記者沒有太多時間和機會跟委員們接觸。通過“委員通道”這種形式,大家有機會接觸到各行各業(yè)的委員,這有助于記者更全面地了解中國的情況。

 

■ 面對面采訪熱點問題

 

“這是很好的溝通渠道和平臺。”吳敏對本報記者這樣評價本次全國兩會開通的代表委員通道。在第一場“代表通道”,他的同事獲得了提問杭州市市長徐立毅代表的機會,詢問了“杭州市在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方面未來有何舉措”的問題。

 

“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新聞發(fā)布會形式,記者們很難和代表委員們在短時間內(nèi)面對面交流,開通代表委員通道是一種形式創(chuàng)新。”吳敏表示,如果再參加“代表通道”采訪,將就“一帶一路”給海外帶來何種機遇、海外品牌如何走進中國等問題進行提問。

 

“委員們對中國很多領域的現(xiàn)狀和未來趨勢的講述,對外媒記者很有幫助。” 來自中阿衛(wèi)視的馨玥對能采訪“委員通道”感到興奮。她說,航空航天、冰雪運動、特殊教育……“委員通道”讓我收獲了大量信息,也提供了讓外媒記者與委員們面對面的機會。

 

這次報道兩會,馨玥關心中國的外交、經(jīng)濟、民生和法治等話題。她說,每次聽到“中國夢”“一帶一路”這些詞匯都會非常興奮,這些都是外媒記者們希望捕捉的新聞點。

 

■ 看到一個更自信的中國

 

對許多在場的境外媒體記者來說,兩會代表委員通道是觀察中國的一個絕佳窗口。他們表示,透過代表委員通道,他們看到了一個更加自信、開放、包容的中國。

 

澳門澳亞衛(wèi)視記者鐘鼎浩表示,“委員通道”的話題廣泛,他個人最關切的是醫(yī)療、傳統(tǒng)文化保護方面的話題。

 

“‘委員通道’的形式很好,可以讓更多的普通人通過媒體了解委員到底帶來了哪些提案,可以了解到委員們的真實想法。”鐘鼎浩說,通道上的委員很多來自一線基層,讓我們可以從微觀的角度了解中國,同時他們的表述聽起來也更親切、更接地氣。

 

加拿大紅楓林傳媒集團記者王群表示,今年設立“代表通道”和“委員通道”,說明兩會在程序上越來越面向人民群眾。

 

“建議今后多多開展類似采訪活動,讓兩會更加開放。”陳龍獅表示。由于通道時間短,記者們能提問的機會很少,他希望增加提問機會。

 

馨玥認為,“委員通道”體現(xiàn)了中國的開放包容,而自信開放的中國兩會正越來越多地吸引世界的目光。她希望今后有更多這樣的采訪機會。(記者 盧澤華 李婕 彭訓文 申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