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大喇叭背后的故事 折射兩岸關系變遷

 

臺海大喇叭背后的故事 折射兩岸關系變遷

 

    胡里山炮臺管理處主任王勇和胡里山炮臺文化旅游開發(fā)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翁鷺引領記者參觀當年對臺前線廣播站舊址?!罘健z

 

地處廈門市環(huán)島路、與金門一水之隔的胡里山炮臺,是名聞遐邇的著名旅游風景區(qū)。不久前,來自金門縣合唱團、臺北圓韻合唱團、桃園合唱團的50多位音樂人,曾匯聚這里,面朝大海,暢懷高歌《大海啊故鄉(xiāng)》《金廈情牽》等歌曲,吸引四方游客駐足。

 

臺海大喇叭背后的故事 折射兩岸關系變遷

 

游客在瞭望臺用望遠鏡眺望一水之隔的金門列島景色。 楊伏山 攝

 

誰曾想到,就在上個世紀,并不遙遠的歷史節(jié)點,這里卻在超過20年的時間里時??陕剝砂兜臉屌诼暫突ハ驅Ψ胶霸挼膹V播聲。

 

日前,記者一行冒雨來到這里,探訪當年金門炮戰(zhàn)時,設置在這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州軍區(qū)廈門對敵有線廣播站”故地。

 

臺海大喇叭背后的故事 折射兩岸關系變遷

 

胡里山炮臺管理處主任王勇介紹改造一新的瞭望臺戰(zhàn)地服務部內(nèi)文化墻富裝飾?!罘?攝

 

胡里山炮臺管理處主任王勇引領記者來到一塊刻有“廣播站”字樣的石碑前,指著其后一處碉堡式建筑物說,這里就是當年“福建前線對敵廣播站”(番號536)大喇叭的放置場所;附近的炮臺瞭望臺也成為當年解放軍前沿瞭望哨陣地。

 

臺海大喇叭背后的故事 折射兩岸關系變遷

 

胡里山炮臺文化旅游開發(fā)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翁鷺向記者介紹瞭望臺的歷史變遷?!罘?攝

 

胡里山炮臺文化旅游開發(fā)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翁鷺青告訴記者,1958年,金門炮戰(zhàn)爆發(fā)之后,對臺前線廣播站在這里應運而生,對臺廣播站機組人員播音員進駐。陳斐斐調(diào)入福建前線廣播站,成為第一個播報閩南語普通話的播音員,同年10月6日,她在這里首播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告臺灣同胞書》。

 

在陳斐斐老人家里,記者親眼目睹老人家收藏的她當年在廣播臺前直播的泛黃老照片,還能感受到她年輕時的風采。

 

臺海大喇叭背后的故事 折射兩岸關系變遷

 

當年對臺前線廣播站閩南語普通話雙語播音員陳斐斐在家中接受記者采訪?!罘?攝

 

陳斐斐在家中接受記者專訪時,回憶起當年時常遇到危險的情景,依然心有余悸:“好幾次炮彈都落在了我們廣播組,把廣播組的喇叭打穿了,喇叭還是在喇叭堡里面,被打了十幾個洞。”

 

在陳斐斐向記者展示的照片中,有一張她與大喇叭的合影。那是一種由30個單頭喇叭組合在一起的大喇叭,功率高達15千瓦,在理想條件下,可以將聲音傳到1萬米以外的地方。

 

1959年成為福建前線廣播站一員、如今已80多歲高齡的田萬恭,曾經(jīng)主持參與過這項喇叭工程的研制。

 

老人家在家里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憶:“一開始也不是什么都會,干什么就要學什么。喇叭工程涉及聲學、物理學、電學、高等數(shù)學知識,還要了解距離、聲場、聲壓級,以及在傳播過程中聲音的衰減等,為此,我費了苦功夫學習。”

 

臺海大喇叭背后的故事 折射兩岸關系變遷

 

福建廈門胡里山炮臺。 中新社發(fā) 黃加法 攝 圖片來源:CNSPHOTT

 

田老先生一邊打開電腦向記者展示他當年與大喇叭的照片,一邊說,當年,他經(jīng)常需要在適宜廣播的天氣架設重達90多斤的大喇叭,“無論白天黑夜,要通過一人深的交通壕,把喇叭背到喇叭陣地架好。然后到發(fā)電機房,搖臂發(fā)電,再到廣播室將機器打開,才能開始喊話廣播”。

 

大喇叭情結,成了田老、陳老一代當年歷史見證人最珍貴的年代記憶。

 

時過境遷,當年的大喇叭成為吸引游客駐足而觀的景點,瞭望臺也成人們遠眺金門列島的絕佳觀景處。

 

“這是兩岸在軍事對峙時期的一種特殊溝通交流方式和留下的深刻歷史記憶。”在廈門土生土長的翁鷺青說,這里曾駐扎一個通訊連,直到1984年才由軍方交給地方旅游部門管理,游客才能在這里看海,眺望對面的金門。

 

翁鷺青回憶,1979年,炮戰(zhàn)劃上句號。也是從那時開始,他供職的旅行社開始接待有臺灣同胞的旅游團。

 

臺海大喇叭背后的故事 折射兩岸關系變遷

 

廈門市胡里山炮臺,位于廈門島西南部的胡里山海岸,建于清朝光緒十七年(1891年),當初修筑此炮臺用了五年。 中新社發(fā) 劉兆明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

 

“不過,那時候,沒有三通,臺胞來廈旅游,還須經(jīng)由日本、香港等第三地中轉,起初他們甚至不敢公開自己的真實身份,小心翼翼的,后來才說是臺灣人,講閩南話就可以啦。”他說。

 

隨著兩岸交流的深入發(fā)展,也給陳斐斐帶來意外的驚喜,當年與她隔海喊話的金門廣播員許冰瑩,終于有機會登陸前來廈門與她見面,“相逢一笑泯恩仇”,她也回訪了金門。在陳斐斐家中的照片里,還留有兩人當年一起接受采訪、一起吃飯的合影。

 

王勇告訴記者,不久前,景區(qū)管理處將瞭望臺戰(zhàn)地服務部改造一新,變成一個開放的旅游文化休閑空間。“很多臺胞游客會選擇到這里眺望對岸金門,在景區(qū)每年接待的數(shù)以萬計的游客中,粗略估計約有三四千名臺灣同胞。”

 

這里裝飾著文化墻、老照片、歷史書籍、年代老物件,持續(xù)播放紀實視頻和具有年代感的樂曲。從窗口向外眺望,海那邊大擔諸島旋即映入眼簾,清晰可見。這些無不使人浸染往昔時光,激活那段珍貴的年代記憶。

 

傍晚時分,在這里點上一杯服務部特有的“炮灰咖啡”,望海欣賞夕陽里的大擔島、二擔島等島嶼倩影,這個曾經(jīng)的軍事要塞,已然恢復平靜,一如兩岸民眾渴望過上的和平生活。(中新社廈門8月20日電 記者 楊伏山 黃詠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