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文獻里的古老“中秋節(jié)”:崇敬拜月 吃大月餅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8-09-25 16:06:59 | 來源: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
9月24日是中國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敦煌研究院當(dāng)日梳理解讀了敦煌壁畫和敦煌遺書文獻中“崇敬拜月”“吃月餅”等有關(guān)古代中秋的傳說故事和民俗活動。圖為莫高窟第35窟中的“手托日月的十一面觀音菩薩” ,菩薩右手的月亮中,清晰地描繪著金蟾、桂樹和搗藥的月兔。 敦煌研究院供圖
9月24日是中國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敦煌研究院當(dāng)日梳理解讀了敦煌壁畫和敦煌遺書文獻中“崇敬拜月”“吃月餅”等有關(guān)古代中秋的傳說故事和民俗活動。
五代時期的敦煌壁畫中,畫師描繪了人們想象中的月宮圖景。從莫高窟第35窟中,繪有“手托日月的十一面觀音菩薩”的壁畫可以看出,菩薩左、右上手托著的就是太陽和月亮。古人不知道月亮反射的是太陽光,只是按照肉眼所見的太陽以及月亮的顏色,為之賦予不同的色彩表現(xiàn)。
此外,菩薩右手的月亮中,清晰地描繪著金蟾、桂樹和搗藥的月兔。寥寥幾筆勾勒出動物的動作和神態(tài),月兔翹首而望,似乎在期待著什么。
敦煌話月,月神是繞不過去的重要角色。古人因為對天體的想象,引發(fā)了對于月神的樸素崇拜。唐宋時期的敦煌民眾非常重視月神,相信月神能保佑自己和家人吉祥如意。
據(jù)敦煌文獻可知,八月十五這一天,恰逢太陰娘娘月神的誕辰,在當(dāng)天晚上,人們擺設(shè)香案、放置貢品來敬奉月神。以隆重的儀式感,傳遞誠摯的心愿。
《拜新月》中也有記載,當(dāng)日民眾穿上最華麗的衣服,登上專門的“拜月樓”,香案上少不了的是月餅、西瓜,還有各式的節(jié)令水果。高懸空中的明月圓滿無缺,拜月的內(nèi)容自然是希望家庭團圓、有情人得以團聚。
莫高窟第159窟還繪有“齋僧食品”,畫中便是各式面餅。相關(guān)記載稱,最初的“餅”其實和中秋沒什么關(guān)系,只是沒有餡料的普通饅頭而已。唐宋時期,用酥油和飴糖混合做餡料,便非常接近現(xiàn)在的月餅了。 敦煌研究院供圖
月神是普通民眾祭拜的對象,佛教徒禮拜的則是“月光遍照菩薩”,也稱月光菩薩、月凈菩薩。莫高窟第384窟中便是描繪了這樣的畫面,月光菩薩身呈白色,乘于鵝座,手持月輪。在藥師佛的無量菩薩眷屬里,他與日光菩薩是位居上首的最重要的菩薩,秉持著藥師如來的正法寶藏。
拜完月亮,便是吃月餅。傳統(tǒng)的敦煌月餅與其他地方的有所不同,史料記載中的敦煌月餅,直徑足有30公分,厚度也達到5公分之多,這樣的大小,更像是一輪天上的圓月。除了尺寸,人們還在月餅上做出“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的畫面,吃起來別有一番花好月圓的情趣。
莫高窟第159窟還繪有“齋僧食品”,畫中便是各式面餅。相關(guān)記載稱,最初的“餅”其實和中秋沒什么關(guān)系,只是沒有餡料的普通饅頭而已。魏晉南北朝時期,這種圓餅中加入了干棗、核桃制成的餡料,再到唐宋時期,用酥油和飴糖混合做餡料,便非常接近現(xiàn)在的月餅了。(中新網(wǎng)蘭州9月24日電 記者 徐雪)
相關(guān)新聞
- 2018-09-25明月寄相思 家國總關(guān)情——詩詞引出的中秋故事
- 2018-09-25國寶大熊貓享專屬月餅 憨態(tài)可掬吃不停
- 2018-09-25澳門:兔子燈扮靚中秋夜
- 2018-09-25一條火龍舞百年
新聞推薦
- 免簽效應(yīng)持續(xù)顯現(xiàn) “中國游”成“熱”體驗2025-01-06
- 武漢力翰人才離岸工作聯(lián)絡(luò)站揭牌儀式暨臺青科創(chuàng)沙龍活動成功舉辦2025-01-06
- 武漢始發(fā)至香港高鐵列車開通2025-01-06
- 平潭:兩岸同胞歡歌起舞慶元旦2025-01-06
- 臺東縣長赴大陸推銷“臺東果寶”番荔枝2025-01-06
- 春晚要來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5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完成首次彩排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