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折紙匠人的非遺傳承路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u=2428011826,1660223806&fm=26&gp=0

 

網絡資料圖

 

一張白紙在指尖翻轉,幾分鐘,就變成了飛機、小船、青蛙……這是中國不少“80后”“90后”的兒時記憶。如今,山西省太原市民董現坤將它發(fā)揚光大,他發(fā)明了五彩折紙,不僅申報了國家專利,還編寫了教材。

 

“20世紀90年代編寫了初級教材,今年剛把中級教材弄完,現在開始編寫高級教材。”64歲的董現坤說。

 

折紙是一種用紙張折成各種不同形狀的民間技藝。早期的折紙與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連,有扇子、雨傘、燈籠等。如今,手工折紙已經成為一門藝術,也是開發(fā)智力的工具。

 

董現坤的童年就是伴隨著紙槍、紙飛機、紙青蛙等各種折紙度過的。1984年,在部隊當兵的他重新拾起這一傳統(tǒng)的手工藝術逗獨生女玩,女兒要求越多,他的創(chuàng)作越多,從此熱愛上了折紙。即便轉業(yè)后成為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人,他也從未放棄這個愛好。

 

“我在工作中就好琢磨。”董現坤說,由于工作原因,他常??磮D紙,對幾何圖形非常熟悉,這也幫助他豐富折紙作品。董現坤覺得,折紙鍛煉孩子動手動腦能力,所以他決心教授這門技藝。

 

2004年,董現坤走進當地小學教孩子們折紙。2012年,作為太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五彩折紙代表性傳承人,他在太原市解放北路小學成立了傳承基地。

 

目前,董現坤的折紙作品已達2000多種。他曾精選400件申報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被認定為造型最多的折紙作品。

 

走進解放北路小學,教學樓內隨處可見董現坤和學生們的折紙作品,有十二生肖、老鼠娶親、百鶴圖、飛機大炮、繡球、香包等,栩栩如生的花、翩翩起舞的蝶、活靈活現的鼠、仙氣十足的鶴,讓人目不暇接。

 

董現坤隨手拿起一個“百變繡盒”向記者展示它的玄妙之處。這盒子看上去像一個平面上綻放著朵朵鮮花,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拉開花瓣就是一個盒子,層層打開,竟是大小不等的盒子。“以前婦女用它裝繡線,既實用又美觀。”

 

董現坤折紙作品是彩色的,看上去活靈活現。他先折好一件作品,然后拆開,畫好折痕、填上顏色,再去彩印出來,最后再折好,這樣的折紙看上去十分逼真。

 

為了傳播折紙文化,董現坤不僅在編寫折紙教材,還走進太原市盲童學校教孩子們感受折紙的快樂。“我折一道工序就讓孩子們摸摸,跟著我一起做,他們折出的小白兔一點也不差。”董現坤說,從那之后他學會了閉眼折紙。

 

現在,董現坤養(yǎng)成了隨身帶紙的習慣,看到孩子他就折個物件給他們玩。老董希望用這種方式弘揚折紙文化,而自己也沉浸在折紙的快樂世界里。

 

“通過折紙,孩子們可以鍛煉立體感、空間感和動手動腦能力,這對弘揚傳統(tǒng)文化和開發(fā)智力都有益處。”董現坤說。新華社記者王學濤、魏飚、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