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釁"一中政策"絕非蔡當局"良方"

編輯:左妍冰|2018-07-23 17:14:20|來源:中國網(wǎng)

 在中美貿(mào)易摩擦日趨緊張的當下,“臺灣牌”再度被美國激活,中美可能在臺灣問題上“擦槍走火”的聲音一度甚囂塵上。而16日,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StapletonRoy)在北京出席第七屆世界和平論壇時表示,特朗普政府在臺灣問題上的態(tài)度還不夠清楚,但并沒有打算挑戰(zhàn)“一中政策”,貿(mào)易戰(zhàn)不會完全影響中美關系,但臺灣問題會影響到雙邊關系。特朗普上任之初曾設想將“一中政策”作為籌碼,但最終放棄,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系的政治基礎,美國對臺政策并未改變。

 

芮效儉的講話透露出幾層含義:一是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連續(xù)性,對臺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戰(zhàn)略模糊性;二是特朗普政府執(zhí)政方式的非傳統(tǒng)性并不能改變美國對臺政策的實質(zhì),信守基于中美三個聯(lián)合公報的“一中政策”;三是美方完全意識到臺灣問題作為中國核心利益的重要性與不可挑戰(zhàn)性;四是特朗普政府在“臺灣牌”的使用上存在克制性,并無意突破“紅線”,改變兩岸和平穩(wěn)定的現(xiàn)狀。

 

從美國角度看,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是以美國利益為優(yōu)先考慮的,“臺灣牌”的使用服務于美國的整體亞太戰(zhàn)略,并非為蔡當局“撐腰打氣”,也不會成為蔡當局開拓“國際活動空間”,挑釁“一中政策”的后盾。

 

從臺灣的角度看,蔡當局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并倒向美國,企圖在中美關系的博弈中,提升臺灣地區(qū)的“棋子”價值,換取美國的支持。主動捆綁美國的指導思想,會使臺灣在臺美關系中完全失去自主性,而成為“附庸”,可能會在軍費或是以往很難接受的議題上妥協(xié)。

 

即便如此,蔡當局也很難在一些“涉主權議題”上得到美國的支持。例如,12日撤銷的由“臺獨”組織臺灣“入聯(lián)”宣達團推動的“以‘臺灣’(Taiwan)為全名申請參加國際運動賽事及2020年東京奧運”的提案。臺“公民投票法修正案”生效后,由于提案門坎、聯(lián)署門坎、投票通過門坎被大大降低,而導致提案眾多并與年底選舉捆綁投票,其中也有“擦邊球式”的類主權議題。

 

“奧運正名公投”的提案就屬此類。但此案即使通過也不具有落實性,因為臺灣參與國際運動賽事使用的名稱、旗幟都不是臺灣可以決定的,而是由1981年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與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在瑞士洛桑所簽訂協(xié)議規(guī)定的,國際奧委會已表態(tài)不會考慮批準其任何名稱改動。這種“變相臺獨”的方式也不會得到美國及國際社會的支持,反而會使蔡當局自縛手腳凸顯其執(zhí)政落實能力的孱弱。

 

因此,蔡當局這種“圍魏救趙”即提升臺美關系挽救執(zhí)政危機的做法恐會落得徒勞無益的后果,甚至會弄巧反拙。與其明知不可能而為之,不如放棄虛妄,務實面對兩岸關系陷入僵局的根本癥結,承認“九二共識”,促進兩岸的和平發(fā)展與共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