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觀展”“云直播”“云閱讀” 文娛行業(yè)開啟“云復工”

2月29日,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開館儀式。10萬人同時“走”進線上展廳,紅毯簽名、館長講話、VR參觀、合影留念——因疫情而閉館的三星堆博物館策劃了這場“云開館”,以新的面貌“開門迎客”。

 

“云觀展”“云直播”“云閱讀”……疫情防控初見成效,文娛行業(yè)進入了有序復產復工階段。近日,多家文博單位、影視企業(yè)接受人民網文娛部采訪,探討“云復工”的新路徑。

 

綜藝演藝:嘉賓“登陸”直播,線上錄制節(jié)目

 

疫情之下,各大衛(wèi)視的王牌綜藝節(jié)目處于庫存告急的窘境。面對翹首以盼的觀眾,視頻網站和各大衛(wèi)視開啟了“足不出戶,節(jié)目照錄”的新模式。5G和AI技術的,使用,讓“云直播”和“云剪輯”都變成了現實。

 

2月7日,湖南衛(wèi)視率先推出《嘿!你在干嘛呢?》《天天云時間》兩檔全新節(jié)目,讓分散于各地的嘉賓在“云”上集合,用vlog形式分享戰(zhàn)“疫”生活;《歌手·當打之年》《聲臨其境3》創(chuàng)新采用“云競演”+“云配音”的錄制模式,讓來自五湖四海的主持人和嘉賓用“聲音”齊聚一堂,又保障了500位在線大眾聽審線上投票“云打分”,做到防疫、生產、創(chuàng)新三不誤。

 

“云觀展”“云直播”“云閱讀” 文娛行業(yè)開啟“云復工”

 

《嘿!你在干嘛呢?》展現嘉賓居家狀態(tài)

 

“云直播”陪伴廣大網友共度溫馨的宅家時光,獲得了口碑、流量雙豐收。以元宵節(jié)上線的優(yōu)酷直播節(jié)目《好好吃飯》和騰訊視頻近期推出的《鵝宅好時光》為例,“云直播”讓百萬網友實現了去明星家里“云串門”“云嘮嗑”的心愿。此外,《這!就是街舞》第三季也即將開啟線上“云海選”,街舞“云battle”“云教學”也正在開發(fā)當中。

 

“‘云錄制’畫面也許不會太精致,但如果能為你帶去一束微弱的光,于我們而言就是巨大的意義。”《嘿!你在干嘛呢》團隊在導演手記中寫下的這句話,代表了眾多綜藝人的心聲。

 

不只綜藝領域,一向側重線下的演出行業(yè)也將目光轉向線上,演唱會、劇院 “不停功”。2月7日,中國演出行業(yè)協(xié)會發(fā)布了《致全國演藝同仁倡議書》,建議利用停滯期,更廣泛地通過互聯(lián)網平臺推廣藝術家、推廣演藝項目,積極探索線上傳播和增值新模式。

 

在倡議指引下,青年男高音歌唱家王凱通過廣州大劇院線上平臺與粉絲們“云見面”,為原創(chuàng)歌劇《馬可·波羅》演出預熱;文藝院團利用“空窗期”花式練功、籌劃節(jié)目,用“云排練”“云打卡”“云課堂”為觀眾提供線上藝術享受。

 

多場演出被取消后,北京演藝集團下屬的多家院團的藝術家們依然堅持開展“云創(chuàng)作”。北京曲藝團利用快板說新唱新的特點和便捷快速的優(yōu)勢,推出由李菁等人創(chuàng)作的多段和抗擊疫情有關的快板;中國評劇院的演員們則在家錄制經典唱段并解析唱腔,平時活躍在舞臺的王平、韓劍光、孫路陽、王麗京等藝術家們,陸續(xù)出現在抖音、微信、微博等平臺上,讓宅家的戲迷有了聽戲學戲的機會。

 

在演出暫停期間,大麥網推出了“云直播計劃”,邀請《盜墓筆記》等系列舞臺劇主演化身主播,通過聊天、唱歌、舞蹈、運動、朗讀、問答等表演方式和觀眾進行直播互動。云直播計劃運營負責人蔣虹表示:“公眾長時間足不出戶,需要精神娛樂上的新鮮感,我們希望通過云直播的形式給用戶傳遞‘暫未相約在現場但是熱愛不散場’的理念。”

 

影視公司:內容籌備啟動,制作技術升級

 

隨著春節(jié)檔電影集體撤檔、《大江大河2》等影視劇的停拍,影視公司和電影院線在疫情之下陷入了停擺狀態(tài)。2月下旬,疫情防控初見成效,北京出臺《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文化企業(yè)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措施》,北京疾控中心發(fā)布了《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北京市電影行業(yè)復工防疫指引(1.0版)》,影視公司的復產復工也逐漸提上了日程。

 

記者通過多位影院經理了解到,在片源不充足的情況下,影院把復工重點放在內部調整和產品線上“去庫存”,通過“云”端培訓、設備檢修、和會員線上互動等方式來穩(wěn)定員工隊伍,為復工匯聚力量。近日,萬達電影、金逸影視等院線宣布展開電商業(yè)務,阿里影業(yè)聯(lián)合餓了么推出“影院賣品外送”業(yè)務,幫助影院緩解資金壓力。

 

隨著影院的逐步調整,產業(yè)鏈上游影視內容制作公司、中游宣傳發(fā)行公司的“云復工”已漸成趨勢。

 

據了解,多數影視內容制作公司的內容儲備、中前期籌備和項目開發(fā)已經啟動。居家辦公期間,從業(yè)者通過視頻會議、線上聊天等方式與導演、編劇、制片方進行溝通,內容制作公司將更多時間放在對內容的打造上來,爭取全面復工后,在影視內容質量上有所提升。

 

曾引進發(fā)行《摔跤吧!爸爸》、《羅馬》等國外優(yōu)質影片的巔峰影視文化集團副總裁何巍透露,目前員工以線上溝通的方式“云復工”,開展下半年影視項目的調整。另一方面,公司在積極和視頻平臺合作,尋找一些溫暖感人、勵志的影片在視頻平臺放映,緩解大眾居家焦慮感,傳遞向上的正能量。

 

與此同時,影視宣發(fā)公司在“云復工”中意識到線上平臺的重要性,重新思考未來產業(yè)布局。隨著超高清技術的落地,院線放映不再是唯一渠道,部分影視宣發(fā)公司決定走出“舒適區(qū)”,在圍繞視頻平臺、制作精品短劇方面逐步發(fā)力,為全面復工后業(yè)務轉型做好籌備工作。

 

更具意義的是,“云復工”不僅推動了文娛行業(yè)恢復運轉,同時也成為了制作技術升級的新契機。

 

參與制作《太平輪》《瘋狂外星人》《大鬧天宮》等一系列電影視效和虛擬拍攝的北京艾沃次世代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大部分員工已投入“云復工”。據其總經理國福介紹,疫情倒逼公司把員工從局域網中解放出來,借助互聯(lián)網繼續(xù)提供虛擬拍攝和后期特效服務;公司也在研發(fā)方面實現了技術升級,提供了創(chuàng)新思路方案。“之前拍攝時,人員必須聚集在攝影棚,現在實現了技術升級,在攝制組的人不到場的情況下,系統(tǒng)把場景照片和準備好的道具進行加載,在避免人員聚集的前提下可完成拍攝。”國福說。

 

文博出版:引入直播模式,分享展覽閱讀

 

“不能開館迎賓,我們瞄準了網絡傳播。”中國鐵道博物館副館長黃虎談到復工時說,“我們組織了專家團隊推出精品專題,帶領大家看云展覽。”

 

閉館不閉展。近日,各地博物館優(yōu)質“云展覽”層出不窮,吹響了戰(zhàn)“疫”復工的號角:國家博物館在展廳直播“隻立千古——《紅樓夢》文化展”;中國美術館帶領大家“云”游,賞析吳昌碩《紅梅》、徐悲鴻《奔馬》、畢加索《帶鳥的步兵》等展品;中國鐵道博物館以特色歷史文化遺產為依托,開辟“鐵博云播放—火車來了”專題欄目。此外,國家博物館、蘇州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等八家博物館輪番直播賣貨,“解鎖”了文物數字化的新思路。

 

“云觀展”“云直播”“云閱讀” 文娛行業(yè)開啟“云復工”

 

陜西省美術博物館藏“安塞農民畫作品展”

 

北京畫院院長、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吳洪亮表示,北京畫院近期推出了“越無人識越安閑——齊白石筆下的人物神情之二”云展覽,“引領大家思考藝術和生活之間的關系,在疫情結束后重新出發(fā)。”

 

同樣,遭受疫情沖擊的實體書店和圖書出版業(yè)也按下了“重啟鍵”,帶著口罩讀書的讀者成為書店最美好的景致。

 

3月以來,全國各地書店陸續(xù)開業(yè)。上海朵云書院開放首日實行“微信預約制”,讀者可以在不同時段造訪書店。建投書局在“自我隔離”了一個多月后首次開張,并為讀者備好了禮物:開啟“逆行英雄”終身禮遇、會員專享滿贈禮、傳記咖啡館春日回饋、會員卡首次充值返現四項優(yōu)惠活動,用書店的燈光、咖啡的香氣撫慰讀者。

 

在實體書店線下業(yè)務受阻之際,單向街書店、席殊書屋、中信書店等帶著讀者“云逛書店”、在書友群中嘗試“線上銷售”,發(fā)布主題書單、推薦好物、實時互動,更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啟動“書店燃燈計劃”,嘗試直播等合作模式,切實幫助實體書店渡過危機。

 

據廣西師大出版社市場部副主任、“書店燃燈計劃”策劃人黎金飛介紹,出版社與浦發(fā)銀行聯(lián)合全國180家書店平臺進行社群宣傳和銷售聯(lián)動,邀請知名作家加盟,把閱讀和分享移到云端。黎金飛表示:“第二期名家線上分享會即將開啟,讓我們一起點亮知識的燈火,共克時艱。”

 

人民文學出版社也在疫情之下進行有序復工,并積極拓展線上業(yè)務。數字出版與科技部推出了有聲書計劃,嚴歌苓的新作《666號》、葛亮的《匠人》、李潔非的《古史六案》、貓膩的《慶余年4》等暢銷書都在策劃與籌備中。

 

人文社社長助理兼策劃部主任宋強表示,“推出免費的有聲讀物,目前已有4萬多人領取,近期還與學習強國等平臺推出免費電子書的活動,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我們仍需再接再厲,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提升工作水平,爭取獲得更多的發(fā)展機會。”

 

疫情之下,文娛行業(yè)正以“云復工”的形式重新啟程。隨著加入“云復工”行列的從業(yè)者越來越多,文娛行業(yè)在困境中積蓄力量,正逐漸沖出疫情陰霾。云開霧散終有時,文娛行業(yè)的春天一定會更加生機盎然。(蔣波、郭冠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