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發(fā)布 健康碼、天問一號入選
12月16日,國家語言資源監(jiān)測與研究中心發(fā)布“202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本次發(fā)布的十大新詞語依次是:復工復產、新冠疫情、無癥狀感染者、方艙醫(yī)院、健康碼、數字人民幣、服貿會、雙循環(huán)、天問一號、無接觸配送。
一、復工復產resumption of work and production
河北省遷安市一家服裝外貿企業(yè)的工人在生產車間內加工服裝(7月13日攝)。
指企業(yè)恢復正常生產經營活動(businesses resume normal work and production)。
2020年2月3日,中央提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組織推動各類生產企業(yè)復工復產(fully support production resumption by enterprises while bringing the epidemic under control)”。全國各地陸續(xù)吹響復工復產號角,因疫情按下“暫停鍵”的中國經濟逐步重啟。
3月4日,中央強調“根據疫情分區(qū)分級推進復工復產(differentiated approaches should be adopted to help work and production resume in regions based on their epidemic situations)”。
4月8日,中央首次提出“全面推進復工復產(full-scale resumption of work and production)”,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
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全國復工復產正在逐步接近或達到正常水平(the nationwide resumption of work and production is gradually approaching or reaching normal levels)”。
二、新冠疫情COVID-19 pandemic
2020年1月24日,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的醫(yī)生在診斷新冠肺炎患者。
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暴發(fā)后的流行與發(fā)展情況(spread of COVID-19 pandemic),又稱“新冠肺炎疫情”。
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發(fā)給全球人民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endanger people's lives)。新冠疫情深化了我們對國家治理、國際合作及國際格局變化的理解(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governanc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change of global situation)??箵粢咔樾枰澜绺鲊e極合作,在疫苗研發(fā)(vaccin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醫(yī)療物資(medical materials)、防控經驗(containment experience)等方面相互交流,共同構建人類衛(wèi)生健康共同體( a shared community of health for all)。
三、無癥狀感染者asymptomatic cases
2020年10月12日,市民在青島市市南區(qū)香港中路一檢測點進行免費核酸檢測。
指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無相關臨床癥狀(如發(fā)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癥狀與體征)(show no symptoms of fever, cough or sore throat),呼吸道等標本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test positive in nucleic acid test)的人員。
從發(fā)現途徑看,無癥狀感染者主要通過主動監(jiān)測發(fā)現,是目前重點篩查檢測對象(key target group for screening)。
四、方艙醫(yī)院makeshift hospitals
2020年2月17日,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yī)院。
指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后,依托會展中心、體育場館等改造修建,用于集中收治新冠肺炎輕癥患者的臨時醫(yī)院(makeshift hospitals treating COVID-19 patients with mild symptoms)。
“方艙醫(yī)院”原為解放軍野戰(zhàn)機動醫(yī)療系統(tǒng)的一種(part of mobile field medical system of the PLA),由若干可以移動的模塊建成。啟用方艙醫(yī)院是我國公共衛(wèi)生體系(public health system)的一項重大舉措,有效緩解了新冠肺炎患者“收治難”問題(improve admission capacity),使輕癥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治療。
五、健康碼health QR code/health code
2020年11月24日,旅客在上海浦東機場T2航站樓出發(fā)層掃描健康碼。
指根據用戶自主申報的個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關聯相關部門的權威數據,由各地政府運營的后臺系統(tǒng)比對和綜合判斷后形成的個人專屬二維碼(personalized QR code),多以“綠碼、紅碼、黃碼”三色實施動態(tài)管理,是一種數字化健康證明(digital health certificate)。
2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率先推出。“健康碼”在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六、數字人民幣digital currency
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擬發(fā)行的法定數字貨幣(legal digital currency)。
2020年8月14日,商務部印發(fā)《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chuàng)新發(fā)展試點總體方案》,提出“在京津冀(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長三角(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粵港澳大灣區(qū)(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及中西部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qū)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fā)和應用,有利于滿足公眾在數字經濟條件下對法定貨幣的需求,從而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偽水平(improve the convenience, security and anti-counterfeiting capability of retail payments),助推中國數字經濟加快發(fā)展。
七、服貿會CIFTIS
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綜合展區(qū)。
“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China International Fair for Trade in Services)”的簡稱。
2012年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由商務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京交會”。2019年更名為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服貿會”。這是國家級、國際性、綜合型的服務貿易平臺(comprehensive, state-level event with a global reach),已成為中國服務業(yè)“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重要渠道。
八、雙循環(huán)dual circulation
2020年11月19日,在廣西欽州保稅港區(qū)碼頭存放的集裝箱。
2020年5月14日,中央首次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huán)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相互促進的新發(fā)展格局(foster a new development paradigm with domestic circulation as the mainstay and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irculations reinforcing each other)”。
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proposals for formulat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2021-2025) for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Long-Range Objectives Through the Year 2035)》,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huán)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相互促進的新發(fā)展格局”納入其中。構建基于“雙循環(huán)”的新發(fā)展格局是黨中央在國內外環(huán)境發(fā)生顯著變化的大背景下,推動我國開放型經濟向更高層次發(fā)展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a major strategic pla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open economy to a higher level)。
九、天問一號Tianwen 1
2020年10月1日,國家航天局發(fā)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
指進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China's first Mars mission)的探測器名稱。
我國行星探測任務的探測器被命名為“天問系列”,源于屈原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追求真理的堅韌與執(zhí)著(the Chinese nation's perseverance in pursuing truth)。
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成功發(fā)射。它將在地火轉移軌道(Earth-Mars transfer orbit)飛行約7個月后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huán)火軌道,并擇機開展著陸、巡視(landing on the planet's surface and exploring Mars' environment)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天問一號”的成功發(fā)射意味著我國開啟了自主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十、無接觸配送contactless delivery
一位用戶在菜鳥驛站取快遞。
指物流、外賣配送人員將寄遞物品投放到智能快遞柜、驛站、代收點或用戶指定位置(merchandise are delivered to smart parcel lockers or designated sites),避免與收件人直接接觸的一種配送方式(avoid direct contact with recipients)。
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保障春節(jié)期間民眾基本生活需求,美團外賣于2020年1月26日率先推出“無接觸配送”服務。隨著各地小區(qū)、樓宇陸續(xù)開放,智能取餐柜、無接觸配送軟件、無人配送機器人(contactless delivery robots)順勢而起,帶來新的市場機會。
參考來源:教育部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