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伊始蔡英文就粉碎了臺灣百姓的新年愿望,島內(nèi)民眾難以接受

臺灣地區(qū)2022年度稅收超征4500億元(新臺幣,下同),對這筆超征的“意外之財”,島內(nèi)各界建議應還稅于民、向全體民眾普發(fā)現(xiàn)金,然而,這個建議被蔡英文以“錢要花在刀刃上”為由拒絕了。在新年的第一天,蔡英文粉碎了臺灣百姓的新年愿望。

 

 

圖源海峽新干線

 

蔡英文日前在臺安全會議上討論與臺灣安全毫無關系的島內(nèi)2022年度稅收超征問題,并“規(guī)劃”了這筆超征稅款的用途。據(jù)臺媒報道,超征的4500億大餅被一分為四:第一塊,700億給各縣市;第二塊,1000億拿去補貼島內(nèi)勞健保缺口和電價;第三塊1800億,這是原本準備要讓“全民共享”的部分,現(xiàn)在不發(fā)了;第四塊1000億,為提升島內(nèi)“經(jīng)濟韌性”,將用于島內(nèi)居住、公共運輸、照顧弱勢、照顧中小企業(yè)、穩(wěn)定物價等七大方面。

 

蔡英文坦言,她知道近來有人主張要將這筆錢平均分給島內(nèi)每一個人,但在全球經(jīng)濟高度不確定的此刻,作為負責任的“政府”,必須要未雨綢繆,希望大家能夠理解并支持。蔡英文強調這一切都是“為了臺灣”,必須這樣做;但島內(nèi)民眾難以接受“取之于民”的超征稅金,卻以“臺灣”為名,不能“用之于民”。

 

相關新聞轉發(fā)至網(wǎng)絡論壇后,立刻讓鄉(xiāng)民們炸了鍋,他們紛紛大罵“下臺啦”“超收不用還,根本變相搶劫”“說自己是負責任的‘政府’,真的是很惡心”。

 

臺媒分析稱,從蔡英文對這筆超征稅收款分配方案不難看出,第一塊分給縣市的部分算是一個“依法”分配;可是從第二塊“補貼勞健保缺口和電價”開始,這個分配方案就很沒道理了,且不說區(qū)區(qū)1000億根本填不了島內(nèi)勞健保和電價的“天坑”,就說這勞健保和臺電虧損都是因為民進黨當局無能及決策錯誤導致的。民進黨不思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僅靠這種“意外之財”能一時“救急”,卻不能一直“救窮”;而蔡英文“沒收”原本要用于“全民共享”的1800億,與假“韌性”之名再拿走1000億時的說辭,則讓人完全無法接受——這些都屬于行政當局正常施政范圍內(nèi)應該考慮到的事務,怎能以此為由硬生生搶走屬于全體民眾的2800億?拿超收的稅金還當局的債,分明是讓全體民眾為民進黨當局的錯誤政策埋單。

 

對于這樣的分配政策,連民進黨籍民代也不認同,認為今年發(fā)現(xiàn)金有特別的理由,呼吁把錢用在臺灣民眾身上。

 

民進黨籍民代管碧玲指出,今年發(fā)現(xiàn)金不需要擔心未來是否有比照的問題,她呼吁臺行政機構要用高度的敏銳,來迅速因應臺灣人民的感受。

 

民進黨籍民代何欣純也表示,蔡英文講得都很對,“但勞苦大眾期待的是:能好過年,什么都撥補之余,要發(fā)現(xiàn)金啦!”

 

“英系”民代王美惠在臉書貼文發(fā)聲,請蔡英文體恤基層民眾生活上的壓力。“超征已是事實,在這農(nóng)歷年關將至的時候,人民很需要‘還稅于民’,再次呼吁普發(fā)現(xiàn)金,照顧全體民眾。”

 

國民黨臺北市民代補選候選人王鴻薇2日在臉書發(fā)文直言,蔡英文昨天對“還稅于民”的回應,恐怕與民眾原本期待有很大的落差,這無疑是“還稅愚民、為己籌謀”,戲弄社會大眾。王鴻薇也吐槽蔡英文的“作為負責任的‘政府’,我們必須要未雨綢繆”這段話“笑死人”,直言蔡英文“根本是為自己籌謀”。

 

超征稅收不是民進黨當局的私房錢。蔡英文不顧島內(nèi)民代、尤其是“英系”民代的疾呼,甚至抬出“為了臺灣”的大旗不肯從善如流,也讓外界質疑其背后另有盤算。

 

臺灣媒體人董智森1日在島內(nèi)政論節(jié)目中表示,過去“英系”民代講什么,那就相當于在透露民進黨當局的政策,但這次“英系”民代的建議居然都被蔡英文否定,說明蔡英文下了很大的決心,要把這筆錢抓在手上。董智森還質疑蔡英文講的那些漂亮話,什么“勞健保、臺電、當局要有預備金”等等都是假的,都是為自己的盤算。“看她過去對8800億‘前瞻’預算、8000億防疫預算的使用方式,就知道她絕對不會平白放過這筆錢,一定要把這錢用在選舉上。2024年選舉民進黨如果選贏,蔡英文的論文可以再封存50年,但一旦蔡英文‘跛腳’,再加上民進黨又敗選,她的論文恐被公開,除了無地自容,搞不好還有刑責。”

 

2023新年第一天,被潑了一身冷水的臺灣人民,想必對民進黨當局的失望多于體諒。在2022年“九合一”選舉中大敗的民進黨,口口聲聲找問題、檢討,然而,臺灣老百姓看到的依然是那個沒有溫度、一心一意想著2024“大位”延續(xù)的民進黨?;蛟S,等2024年“大選”前,臺行政機構會來一波選前“大撒幣”,真正把錢“花在刀刃上”。(來源:海峽之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