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大腸小腸 品人生百味——臺灣小吃大叔在福州的“光陰故事”

12月10日18時,夜幕漸沉,華燈初上,“夜”福州再次拉開帷幕。

 

從福州地鐵2號線的祥坂地鐵站D口出來,就是福州祥坂夜市,右轉(zhuǎn)往前再走幾步,就來到了臺胞陳志宏的小吃攤位。

 

“人生無常,大腸包小腸。歡迎大家來祥坂夜市,品嘗臺灣地道的‘大腸包小腸’……”霓虹燈招牌下,陳志宏一邊叫賣一邊低頭烤著糯米腸、香腸。

 

“大腸包小腸”是臺灣上世紀(jì)90年代興起的美食,也是臺灣十大名小吃之一。最初,它只是從大陸過去的臺灣客家人為了外出工作方便攜帶,自制的混搭點心,后來成為臺灣街頭的美食。

 

今年10月份,陳志宏的小吃攤?cè)腭v祥坂夜市,年過半百再創(chuàng)業(yè),陳志宏將自己對人生的理解融入美食中。“這幾年,‘人生無常,大腸包小腸’這個梗火遍了兩岸。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攤位前,來了幾個饕客,陳志宏熱情地招呼他們,并與他們聊了起來,“這一方面既是大家對這道混搭小吃的贊嘆,另一方面也是在提醒大家人生沒有定式,要笑口常開、樂觀面對。”

 

說話間,他烤好了一根糯米腸,然后對半切開,涂上甜辣醬,放入花生碎、香菜、蘿卜干、蒜片等配料,再包入已烤好的臺灣香腸,一根香噴噴的“大腸包小腸”就做好了,從側(cè)面看上去就像一個微笑的嘴唇。

 

攤位旁,一個饕客接過剛出爐的美食,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立即大呼:“大叔,這真好吃!”陳志宏聽了,自豪地回道:“這里面的配料,是我研究了80多種配方后,自己研發(fā)出來的,全是最新鮮的食材。”

 

陳志宏從小生長在臺北西門町附近,對于夜市生活并不陌生。然而,最初他是以“臺二代”的身份來到福州的。“我的祖籍地在福州長樂,上世紀(jì)90年代,為了幫助父親打理在福州的超市生意,大學(xué)剛畢業(yè)就來到了福州。”陳志宏告訴記者,那時臺式超市在福州還是一種新鮮事物,生意一度非常火爆。然而,隨著各種超市不斷出現(xiàn),家族的超市運營面臨挑戰(zhàn)。最終,在2000年左右,他們退出了福州市場。

 

回到臺灣后,熱愛美食的陳志宏開起了餐飲店??上?,三四年后,他又因為身體原因,被醫(yī)生要求靜養(yǎng),不得不結(jié)束營業(yè)。

 

“那時我第一時間就想回到福州靜養(yǎng),因為福州空氣清新、環(huán)境宜人,既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又充滿活力。”當(dāng)然,更為關(guān)鍵的是,陳志宏在福州遇見了自己的另一半,他希望給她一個安穩(wěn)的家。

 

吾心安處是故鄉(xiāng)。2005年,而立之年的陳志宏在福州“再出發(fā)”,他先后從事過印刷、貿(mào)易、電商、攝影等行業(yè),不斷地調(diào)整方向,尋找適合自己的賽道。

 

2020年,福州市精心打造夜市經(jīng)濟(jì)體驗示范街區(qū),夜市經(jīng)濟(jì)成為新的創(chuàng)業(yè)風(fēng)口。從事過餐飲業(yè)、熱愛美食的陳志宏開始籌備自己的小吃攤。

 

為了找準(zhǔn)定位,他探訪了福州各大夜市,也回到臺灣夜市尋找資源,最終選定了“大腸包小腸”這道美食。“臺灣烤腸深受大陸消費者喜愛,以它為原材料混搭的‘大腸包小腸’,既有群眾基礎(chǔ),又有特色。當(dāng)然,它背后被大家津津樂道的‘人生無常,笑口常開’的生活哲理,也是我想傳達(dá)的美食理念。”

 

去年初,陳志宏的小吃攤亮相了。由于從事過許多行業(yè),陳志宏將過往各種才能,都綜合運用到了他的小吃攤上:從招牌的設(shè)計到圖文的宣傳,再到網(wǎng)絡(luò)的推廣,他都全身心投入,并迅速圈粉。

 

“為了保證口味正宗,我的原料都是向臺灣老師傅訂購的,而且,所有配料都是新鮮制作,不用預(yù)制產(chǎn)品。”陳志宏說,他的小吃攤跟隨著他“出征”過福州達(dá)明路夜市、學(xué)生街夜市、光明港夜市,如今又入駐祥坂夜市,最火爆時一個月營業(yè)額有10多萬元。“許多客人不僅經(jīng)常光顧我的小吃攤,還幫我宣傳。我還建了自己的粉絲群。感謝福州鄉(xiāng)親對我的支持和厚愛。”

 

眼下,陳志宏又有了一個新夢想:將更多臺灣美食帶到福州,把自己的小吃事業(yè)做得更大。“要勇于挑戰(zhàn)‘無常’的人生,才會知道自己的能量有多大。”在陳志宏看來,兩岸飲食文化一脈相承,許多臺灣美食的背后都有一段情牽兩岸的故事,也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做出更多這樣的美食,聊一聊美食背后的文化,既能讓更多大陸同胞了解臺灣,也是他回饋福州鄉(xiāng)親的一種方式。(福建日報記者 吳洪 文/圖)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