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臺歷史見證者講述兩岸故事:海峽兩邊是一家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4-07-08 11:44:28 | 來源: 中新社 |
中新社南京7月5日電 (記者 朱曉穎)黑白的照片與影像、斑駁的家書、在母親墳前題寫的詩文、有“想家”字樣的衣物……5日,近300件老物件、46部影片亮相“我家的兩岸故事”南京巡展。展覽以數(shù)百位遷臺歷史見證者的人生經(jīng)歷,展現(xiàn)了兩岸同胞骨肉相連、血濃于水的歷史根脈。
展覽分“離鄉(xiāng)”“思鄉(xiāng)”“新故鄉(xiāng)”“返鄉(xiāng)”四大主題,在此前巡展的基礎(chǔ)上,新增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軍隊抗敵御侮、遷臺后代返回大陸尋根問祖等內(nèi)容。
“山東菏澤是我出生的地方,臺灣是我長大的地方。對我來說,兩岸不是兩家,是同一個家。”巡展上,年近九旬的臺灣老兵高秉涵指著自己回菏澤老家的照片,憶起與家人的團圓時刻,仍然難抑激動。“我小名叫春生,老家人都以為我死在他鄉(xiāng)。當(dāng)我喊出親戚的小名、互認身份時,我們緊緊抱在一起,痛哭流涕。這一刻等了太久。”
“不少臺灣老兵孤獨終老。他們有句口頭禪,‘生已是游民,死不能游魂。’”受老兵們生前所托,高秉涵在20多年間護送了100多位老兵骨灰回大陸各地的家鄉(xiāng)安葬。
臺灣資深媒體人黃智賢觀展后百感交集。“我的很多老師、同學(xué)、朋友都來自眷村。從小我有一半的時間在眷村里度過。從山東口音的‘包子、饅頭’叫賣聲,到香氣撲鼻的牛肉面。眷村里五湖四海的飯菜背后,是兩岸的牽絆。”在黃智賢看來,這些真實樸素的情感,是兩岸同文同種、同根同源的具象表達。
“辦展的初衷,是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兩岸的歷史。”臺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沈慶京向中新社記者表示。他曾于20世紀(jì)80年代克服島內(nèi)重重阻力,出資籌拍電視紀(jì)錄片《八千里路云和月》,為臺灣民眾了解大陸打開一扇窗。
臺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于2017年啟動“搶救遷臺歷史記憶庫”計劃以來,已探訪1300余位遷臺歷史見證者,收集整理了文字史料、影音口述等內(nèi)容,旨在通過特定時代下人物的真實境遇,勾勒出遷臺歷史的時空脈絡(luò)。2019年起,該基金會在高雄、上海、臺北、福州等地陸續(xù)開展“我家的兩岸故事”城市巡展,南京站是展覽的第七場。(完)
相關(guān)新聞
- 2024-07-08“舞動青春·唱響未來”第16屆滬臺中學(xué)生才藝交流在滬舉辦
- 2024-07-08第二十一屆京臺青年科學(xué)家論壇-京臺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分論壇在京舉辦
- 2024-07-08評論:兩岸青年交流正當(dāng)時 探索中發(fā)現(xiàn)彼此之“同”
- 2024-07-05仇開明出席“2024海峽兩岸校際聯(lián)盟棒球賽暨杰棒聯(lián)盟”啟動儀式
新聞推薦
- 兩岸青年論壇在香港舉辦 聚焦人工智能發(fā)展2025-01-09
- “浙”里江山登高迎新年,兩岸攜手逐夢新征程2025-01-09
- 融·合|“回家”的運動 讓兩岸青年的心貼得更近2025-01-09
- 誦《鄉(xiāng)愁》、齊跳舞 兩岸青年同書中國“?!?/a>2025-01-09
- “西安藝術(shù)之匙·歷史之門”臺灣大學(xué)生研學(xué)活動在西安舉辦2025-01-09
- 2025年第二十三屆“兩馬同春鬧元宵”燈會完成全部布展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