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同胞談宗親文化:知來處才能明去處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4-10-25 11:35:14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中新社北京10月24日電 (李百加 朱賀)“那天不知道磕了多少個頭,但一定是我這輩子磕得最多的。”在大陸出生成長的北京市臺聯(lián)原副會長鄭大24日在北京講述了回臺灣尋根的故事。
當天,由北京市臺辦、北京市臺聯(lián)和臺海出版社主辦的海峽兩岸宗親文化論壇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行。多位嘉賓圍繞“兩岸宗親文化的創(chuàng)新與傳承”交流探討。
鄭大祖籍福建南安,明清時期,族人遷至臺灣彰化。2012年是鄭成功收復臺灣350周年,鄭大到彰化鄭成功廟尋找家族印跡。他穿上長袍、頭戴發(fā)髻,在當?shù)嘏e行的祭祀活動上莊嚴行禮。鄭大說,很多細節(jié)已經忘記,但對彰化紀念開臺圣王的盛況記憶猶新,“背后是臺灣同胞的愛國愛鄉(xiāng)精神,這在我心里記得牢牢的”。
宗親文化是中華民族存續(xù)的枝干、道渠,提示著兩岸共同的血脈、文化、歷史。“奏大樂,鳴炮,奏細樂,長老序位,恭請點主官就位,上香,請主,奉主,詣香案前,跪……”金門縣蕭氏宗親會榮譽理事長蕭永平介紹,金門宗祠奠安慶典點主儀式繁瑣耗時,除前述流程外,還有敬文昌帝君、福德正神祀典儀式,宗祠奠安敬祖儀式等。春秋祭祖儀式活動主要在冬至、清明舉行,已成為金門傳統(tǒng)文化保存的代表。
蕭永平說,當?shù)刈陟艏雷嫖幕醋蚤}南歷史文化遞嬗。金門縣全縣168個自然村各立宗祠,散居各地的僑民至今仍常返鄉(xiāng)祭祀先祖。也因此,每次走進家廟都會加深他對宗親觀念的認知。
“不可否認的是,如今愿意參與宗親活動的臺灣年輕人越來越少。”談及宗親文化未來發(fā)展,高雄劉侯氏宗親會理事長侯冬賢略顯憂慮。
“現(xiàn)代社會人們流動性變強、地域歸屬感減弱,會不會影響年輕人對宗親文化的傳承?”北京聯(lián)合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振廣認為,這僅是暫時的、階段性現(xiàn)象,未來這些青年的宗親觀念只會更濃。兩岸以尋根問祖為契機多來多往,相互依存觀念將更加緊密,有利于幫助年輕人建立正確的民族觀、歷史觀,推進兩岸融合。
“尋根問祖,不僅是對家族歷史的追溯,更是對文化傳承與個人身份認同的探索。”福建省開閩姓氏文化研究院院長傅德露建議,可利用網絡傳播、虛擬現(xiàn)實、檔案數(shù)字化等技術,建立兩岸姓氏文化數(shù)字博物館,擴大姓氏、族譜、宗祠文化影響力。
鄭大觀察到,近年不少臺灣青年到大陸尋根,記錄旅途記錄并分享在網上,獲得兩岸網友關注。他認為這是幫助年輕世代加深宗親認識、家族認同的好方式,也鼓勵更多臺灣青年到大陸走走看看,講好返鄉(xiāng)故事、大陸見聞。(完)
相關新聞
- 2024-10-25澎湖縣議會參訪團呼吁加強兩岸交流合作
- 2024-10-24跨越海峽,尋美川藏線 兩岸媒體人深切感受“兩路”精神
- 2024-10-24第五屆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lián)賽(昆明站)暨 “彩云杯”兩岸慢投壘球精英賽在昆明舉辦
- 2024-10-242024年“中國·海峽”工業(yè)設計周在福建晉江啟動
新聞推薦
- 外交部回應拜登簽署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不得實施涉華消極條款2024-12-24
- 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為畫出海內外支持“一國兩制”事業(yè)最大同心圓凝聚更多力量2024-12-24
- 百余春節(jié)相關非遺帶觀眾體驗中國各地“過年”民俗2024-12-24
- 巴拿馬運河:歷史不容抹去2024-12-24
- 商務部發(fā)聲:美對我芯片產業(yè)相關政策發(fā)起301調查 是一錯再錯!2024-12-24
- 國防部:敦促美方立即停止對臺軍援軍售 停止在臺海拱火澆油202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