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新:大航海時代的澳門

大三巴牌坊(資料圖)

 

大約五百年前,葡萄牙人喬治·歐維士率領船隊首次登陸中國珠江口岸,并在當?shù)刎Q立起“發(fā)現(xiàn)碑”,由此開啟了葡萄牙人來到中國東南沿海從事貿(mào)易活動的序幕。1557年,葡萄牙人被允許居留澳門,使得澳門迅速成為大航海時代東方的一個重要港口城市。

 

為此,上海書評采訪了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教授、副院長董少新先生,請他介紹葡萄牙人初到中國東南沿海和澳門時的情形,以及澳門在早期世界貿(mào)易網(wǎng)絡中的地位與作用。

 

葡萄牙人起初是如何出現(xiàn)在東亞海域上的?

 

董少新:1513年5月,有一支葡萄牙船隊突然出現(xiàn)在珠江口一個名叫Tumo的島上,這個島到底是哪兒現(xiàn)在有很多種說法,有的人認為它就是伶仃島的內(nèi)島。為什么這個時間在中國的入??跁霈F(xiàn)這樣一支船隊?盡管當時的人覺得這可能是一件普通的事情,但是我們五百年后回頭想一想,這個事件確實有著深遠的意義,它是近代早期(Eearly Modern)中國和歐洲第一次通過海洋發(fā)生直接接觸。

 

從十五世紀開始到十六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一直在從事海外擴張。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瓦斯科·達·伽馬(Vasco da Gama)到達了印度西南部的卡利卡特,由此開辟了歐洲人前往東方的“新航路”。

 

隨后,著名的葡萄牙海外擴張者阿豐索·德·阿爾布克爾克(Afonso de Albuquerque)率領葡萄牙船隊在1510年軍事攻占了位于印度西海岸的果阿,這里原來是穆斯林統(tǒng)治的一個港口城市。葡萄牙人將果阿占領以后就以此為據(jù)點,向整個印度洋擴張。1511年,阿爾布克爾克又率隊攻下了馬六甲。占領馬六甲后,葡萄牙人最希望到達的地方當然就是中國。

 

事實上,1508年2月13日,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就曾向前往東方探索的迪奧戈·塞哥拉(Diogo Lopes de Sequeira)下達過指令:“要弄清楚中國人的情況。他們來自哪里?距離有多遠?到馬六甲貿(mào)易的間隔時間有多長?攜帶什么商品?每年往來商船的數(shù)目和船的規(guī)模如何?是否在當年返回?他們在馬六甲或者其他地方是否設有商館和公司?他們是否很富有?性格怎么樣?有沒有武器和大炮?身穿什么服裝?身材高矮如何?此外,他們是基督徒還是異教徒?他們的國家是否強大?有幾位國王?國內(nèi)有沒有摩爾人和其他不遵守其法律及不信仰其宗教的民族?如果他們不信仰基督教,他們信仰和崇拜什么?風俗如何?國家規(guī)模以及與什么國家接壤相鄰?”葡萄牙對詳細地了解中國是多么的迫切!

 

于是到1513年,由喬治·歐維士(Jorge Alvares)率領的船隊就出現(xiàn)在了中國珠江入??谀莻€叫做Tumo的地方。歐維士是當時葡印總督阿爾布克爾克的手下,他所率領的葡萄牙船隊在這個地方通過貿(mào)易獲取了暴利。在利益的刺激下,葡萄牙人就希望跟中國建立官方的貿(mào)易關系,為此,他們決定派遣一位使節(jié),以國王的名義與中國皇帝進行談判。

 

這個使節(jié)團最后成功達到目的了嗎?

 

董少新:葡萄牙人精心挑選了一位叫托梅·皮雷斯(Tome Pires)的人擔任使節(jié),搭乘費爾南·安德拉德(Ferno Peres de Andrade)率領的船隊前往中國。皮雷斯是葡萄牙國王的藥劑師,在1511年跟隨海外擴張的船隊來到東方,長期在印度、馬六甲、香料群島一帶活動。他除了收集很多藥材之外,還寫過一本《東方簡志》(Summa Oriental),其中記錄了很多關于中國的信息。

 

1517年8月15日,使節(jié)團到達Tumo,隨后沿珠江而上,在懷遠驛外停泊,鳴炮致敬,引起中國官方警覺。布政使吳廷舉痛斥葡人敗壞中國風俗,且未經(jīng)允許而來。經(jīng)葡使謙遜而詳細地解釋后,使節(jié)團方于10月底得以登岸。地方官對使團人員嚴加管制,并把他們送到光孝寺學習禮儀。

 

1520年1月,葡萄牙使團面見皇帝的請求終于獲得批準,他們就沿著內(nèi)陸的河道北上,5月抵達南京。正德皇帝當時正在南京出巡,他也知道有一批外國人來了,但是不接見,讓他們先到北京,等他回北京以后再接見。

 

這個使團里除了葡萄牙人以及可能是阿拉伯人的通事、水手之外,還有一名作為翻譯的華人,名叫火者亞三?,F(xiàn)在已經(jīng)有研究表明他是湖北人,后來為生活所迫到南洋去,長期在馬六甲做生意、賣扇子,估計也懂了一點不是很地道的葡語或者其他什么語言,這個人在使團中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皮雷斯的使節(jié)團來到了北京以后,賄賂近臣江彬,火者亞三就仰仗江彬的勢力,在朝廷上表現(xiàn)得狂妄無禮,得罪了很多大臣。正德皇帝于1521年1月才返回北京,葡萄牙使團這時已經(jīng)在北京四夷館等待了一段時間,但皇帝回到北京后一病不起,不久駕崩。且費爾南·安德拉德的弟弟西蒙·安德拉德在屯門一帶燒殺搶掠、胡作非為的劣跡傳至北京,而馬六甲使節(jié)亦于此時向大明王朝控訴葡人強占攻滅馬六甲王國的罪行。于是,這個談判不僅遭到擱置,皮雷斯使節(jié)團亦被押送廣州囚禁,只有葡人退出馬六甲,才能獲釋。

 

皮雷斯使團成員大都死于廣州的監(jiān)獄中。葡萄牙對建立正式的中葡貿(mào)易關系的第一次努力,就這樣以失敗告終。使團中有兩個葡萄牙人,還在獄中寫了幾封信,描述他們此行中國的遭遇,被稱為《廣州葡囚信》,是珍貴的中葡關系史料。

 

與葡萄牙的海外擴張政策相比,明朝當時的對外政策是怎樣的?

 

董少新:葡萄牙在趕走穆斯林的過程中最早建立起民族國家,并率先走上海外擴張的道路。當時的大明王朝則是以朝貢貿(mào)易的形式維持其“天下”中心的地位。

 

我們不妨對比一下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1469-1521)和大明王朝的正德皇帝(1491-1521),他們在位的時間都不算長,而且有相當一段時間是重合的。曼努埃爾一世是非常具有擴張意識的,勵精圖治,極其富有勇氣。反觀正德皇帝,他在明代歷史上算是比較昏庸的一個皇帝,對外部世界不了解也不想了解,聽信宦官,建立豹房,荒淫無道。

 

明初永樂皇帝的時候,也是向海外宣揚自己實力的一個時期,比如著名的鄭和七下西洋,比達·伽馬到達印度早了八十年。達·伽馬到了印度,當?shù)厝苏f在八十年前也見到一批皮膚比較白的外國人來過這里。但在整個明代,從對外政策上來講,就是兩個詞,一個是“朝貢”,對外貿(mào)易由官方控制,另一個就是“海禁”,朝貢的同時嚴格限制私人的貿(mào)易。另一方面,由于民間對于貿(mào)易的需求是十分旺盛和迫切的,所以在海禁的過程中,開禁與海禁政策是反復的。

 

葡萄牙人到底是通過什么手段占據(jù)澳門的?據(jù)葡萄牙人后來的說法是,明朝當權者為表示對他們趕走海盜的感謝,就把澳門送給他們居住,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

 

董少新:從1522年到1557年,這三十余年當中,葡萄牙人在中國的東南沿海是亦商亦盜,除了跟中國的走私商人和海盜攪在一起,跟日本的倭寇也攪在一起,始終沒有一個比較牢固的貿(mào)易據(jù)點。其間葡人曾與中國海防官兵爆發(fā)了三次沖突,包括廣東沿海的西草灣之役、浙江沿海的雙嶼之役和福建沿海的走馬溪之役,均遭敗績。

關于葡萄牙人占領澳門的方式,到目前為止,最可信的仍然是通過賄賂的手段。海盜之說毫無根據(jù),沒有任何十六世紀的文獻記載,葡萄牙人是通過趕走海盜的方式獲得澳門的。所謂趕走“海盜”,其實只是葡萄牙人為在澳門長期居留貿(mào)易并獲得合法身份,曾經(jīng)主動幫助明朝鎮(zhèn)壓了潮州柘林的水兵兵變,此后明朝政府也就默許他們在此居住。

 

1552年,葡印總督派遣迪奧戈·佩雷拉(Diogo Pereira)為使節(jié)出使中國,但是因為內(nèi)部的紛爭而未能成行。1553-1554年,葡萄牙船長索薩(Leonel de Sousa)到廣東,與海道副使汪柏談判,汪柏收受葡人的賄賂,在沒有稟報朝廷的情況下,擅自允許他們前來貿(mào)易,同時私自抽取百分之二十的貿(mào)易稅。珠江口東側的浪白澳是當時葡萄牙商人的主要貿(mào)易地。

 

但從1555年開始,已經(jīng)有葡萄牙人(商人、傳教士和旅行者)在珠江口的西側開始活動了,他們發(fā)現(xiàn)這個地方比浪白澳更適合進行貿(mào)易。澳門這個地方在當時雖然很小,只有二三平方公里,但是它有兩個港口,內(nèi)港和外港,都很適合當時的帆船停泊。

 

于是,葡萄牙人又賄賂當時的守澳官王綽,以借地晾曬貨物為名,希望能夠到澳門居留貿(mào)易。王綽將此事匯報給海道副使汪柏(1557年升任按察使),獲得批準。至1557年,葡萄牙商人陸續(xù)開始到澳門貿(mào)易,并逐漸建造房舍。越來越多的葡萄牙商船在貿(mào)易季節(jié)結束后,在澳門過冬,停留不去,久而久之,便成為聚落。王綽為了管束葡萄牙人,還在附近設立軍營,朝夕講武,嚴加控制。據(jù)乾隆《香山縣志》記載,王綽去世后,葡萄牙人為了感激他批準他們前來居留貿(mào)易之恩,在澳門的議事亭為他設立牌位,“番人春秋貢祀”。所以可以說,在葡人入居澳門的過程中,汪柏和王綽都是關鍵人物,他們都接受了葡萄牙人的賄賂。

 

葡萄牙人最初登陸的地方是澳門最南端,那里有個供奉媽祖的小廟,他們就問這是哪?當?shù)厝艘詾樗麄儐柕氖沁@座廟,所以就回答是“阿媽閣”,因此葡萄牙人就稱這片地方為“阿媽閣”,后來就變成了Macau,這就是澳門西文名字的來歷。

 

澳門開埠后,它所參與的海上貿(mào)易線路都有哪些?當時這些貿(mào)易線路上主要的商品都是什么?

 

董少新:葡萄牙人來到澳門以后,開辟的最重要的一條貿(mào)易航線,并非澳門到馬六甲的航線,而是澳門到長崎的航線。日本長崎的情況和澳門很像,它們都是在葡萄牙人到來之后,從小漁村迅速發(fā)展成為港口城市。葡萄牙人早在1549年便到達了日本九州一帶,深受當?shù)卮竺臍g迎,有一位叫大村純忠的大名就把長崎送給了葡萄牙人。

 

葡萄牙人在得到長崎之后,開始經(jīng)營從澳門到長崎的這條貿(mào)易線路。十六世紀中后期,受到倭寇、爭貢之役、壬辰倭亂的影響,中日關系陷入低谷,中日間官方的正常貿(mào)易渠道被中斷。所以葡萄牙人的出現(xiàn),正好充當了中間商的角色,經(jīng)營中日貿(mào)易,向日本販賣中國的茶葉、瓷器和絲綢等商品,向中國提供日本的白銀和銅。而且,葡萄牙人發(fā)現(xiàn)這種貿(mào)易的利潤比他們把中國的商品賣到東南亞、歐洲還要賺錢。這就促進了澳門和長崎在十六世紀后期的繁榮,它們同時進入一個“黃金時代”。

 

除了澳門-長崎的線路之外,葡萄牙人經(jīng)營的還有澳門-馬六甲-果阿-歐洲的線路,以及澳門-馬尼拉-美洲的線路。馬尼拉當時在西班牙的控制之下,貨物運到馬尼拉后,會換用西班牙的大帆船,繼續(xù)越過太平洋,抵達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港。這條馬尼拉航線對中國影響很大,不僅導致美洲白銀的大量流入,而且新大陸的農(nóng)作物,如番薯、玉米等,也通過美洲-馬尼拉航線傳入中國,并得到迅速推廣。

 

在十五至十七世紀整個東南亞的海上貿(mào)易中,澳門扮演著一個怎樣的角色?它在早期世界貿(mào)易體系與網(wǎng)絡中究竟發(fā)揮著多大的作用?

 

董少新:通過開辟“新航路”,葡萄牙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海上帝國,可謂最早的“日不落帝國”,實際控制了一個海上貿(mào)易網(wǎng)絡。十六世紀下半葉,澳門迅速成為葡萄牙在遠東從事轉口貿(mào)易的中心。葡萄牙人每年夏季和冬季都到廣州參加交易會,在冬季交易獲得的商品,大多輸出到印度、菲律賓和歐洲,在夏季成交的貨物,則大多輸往日本。澳門作為廣州的外港,則將中國的絲綢和瓷器遠銷到世界各地。

 

這樣一來,澳門就使中國真正加入了世界貿(mào)易網(wǎng)絡,中國的商品也成為其中的重要元素。這種貿(mào)易的特點不是點對點式的單向貿(mào)易,而是一種轉口貿(mào)易。例如,葡萄牙人在東南亞購買香料,一部分可以運回歐洲,另一部分則可以運到中國,用香料換瓷器后再販賣到日本,換來白銀供應中國市場。因此,明代后期會有大量白銀流入中國,當時白銀是整個世界貿(mào)易體系中的重要貨幣,即所謂的“白銀資本”。

 

澳門雖然很小,但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得中國加入到由西方人建立起的全球性貿(mào)易網(wǎng)絡中去,同時對中國的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有巨大刺激作用。十七世紀開始,特別是十七世紀中葉以后,因為受到荷蘭和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競爭、日本航線的喪失以及明清戰(zhàn)爭的影響,澳門的貿(mào)易地位逐漸有所衰落。

 

大航海時代的澳門算是被葡萄牙人殖民了嗎?該如何理解它的性質?

 

董少新:澳門顯然和香港不同。我們不能說澳門當時就是葡萄牙人的殖民地,葡萄牙人雖然住在這兒,但是中國政府設有專門的官吏管理澳門,而且葡萄牙人要繳納地租,最初是五百兩白銀,雖然不多,但象征著中國對這一小塊地方擁有主權。

 

當然這個地租的來歷還是與賄賂有關。1572年前后,澳門的葡萄牙人派一名通事前往廣州見海道副使交付賄金,由于當時有其他官員在場,所以出于遮掩受賄事實的目的,海道副使當場宣布這筆白銀繳納國庫。從此,葡萄牙人原來私下給海道副使的賄銀五百兩,便成為正規(guī)化的地租銀,從形式上確立了葡萄牙人在澳門的賃居地位。

 

澳門是一直到1887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簽訂后,才算成為了被葡萄牙人殖民式統(tǒng)治的一塊土地。我認為此前澳門的性質比較類似于唐、宋時期專門為到中國經(jīng)商居住的外國人設置的“番坊”,像廣州、泉州這種對外貿(mào)易發(fā)達的地方都有“番坊”。葡萄牙人在澳門定居經(jīng)商顯然也不屬于朝貢體系,澳門算是在封閉的朝貢體系中打開了一個缺口,后來又發(fā)展出廣州的“十三行”制度。對中國來說,在傳統(tǒng)的朝貢體制與1840年以后的條約體制之間,大航海時代的澳門是一種新型的中外貿(mào)易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