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讓老人成為電影消費的邊緣群體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8-11 16:05:18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韓寒和郭敬明兩位“青春盟主”導演的電影《后會無期》和《小時代3》正在熱映,吸引眾多青年粉絲走進影院。在大家熱火朝天觀影的時候,有多少人想過,我們的父母有多久沒看電影了?記者調查發(fā)現,票價高、無人陪、對影片內容不適應,已成為老人不愿走進電影院的三個主要原因。(見7月27日《北京晨報》)
和農民工一樣,老人不是沒有電影消費的需要,而是由于這種需要在現實中受到漠視和壓抑,導致他們成為電影消費的邊緣群體。如果說看電影已經成為許多青年的生活方式,為什么老人沒有形成這樣的生活方式?說到底,消費不僅是一種經濟活動,還是一種社會活動,是對生活方式的選擇和再生產活動。
從影響消費需要的角度來看,老人不愿走進電影院是因為他們受到市場化、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電影商業(yè)化既導致了消費需要的大眾化,又導致消費需要的異質化——盡管不少團購網站經常推出低價電影票,而且電影院也經常有促銷活動,但許多老人對網上團購一竅不通,也沒有精力關注影院信息;電影票價太高,讓不少老人望而卻步。
伴隨著家庭結構的小型化、空巢化,越來越多的老人和子女處于一種分散居住的狀態(tài)。對于許多子女來說,“?;丶铱纯?rdquo;尚且面臨著諸多客觀的阻礙和人為的“藩籬”,更不用說陪父母看電影了。缺少子女的親子互動和情感慰藉,老人們哪怕舍得電影票錢,也不愿意一個人孤單地看電影。
即使老人走進了電影院,也難免和當下電影在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上產生分歧和斷裂。伴隨著技術進步和娛樂解構主義的興起,電影中層出不窮的高科技、無厘頭和流行語,和老人們的精神世界存在著距離感和隔閡感,讓老人們在情感上和心理上覺得難以接受。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上的代際差異,讓老人們無奈地選擇了回避和退出。
讓老人的精神生活更加豐盈,避免老人成為電影消費的邊緣群體,固然需要老人進行價值觀念的更新和生活方式的轉變,也需要電影從業(yè)者塑造“老人視角”,將老人的消費需要融入到電影的創(chuàng)作之中。畢竟,生活方式的選擇除了和經濟基礎、社會地位相關,也和社會所供給的物質產品和經濟產品的類型及品質有關。
要讓電影消費成為老人的生活方式之一,就必須在全社會的層面提高對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尊重和認同。不論是電影從業(yè)者,還是子女,抑或其他社會成員,只有將老年人的消費需要放置到一個更加重要的位置并為之創(chuàng)造條件,既讓老人看得起電影、有人陪著看電影,也有適合老人看的電影,才會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走進影院。楊朝清/文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兩岸青年論壇在香港舉辦 聚焦人工智能發(fā)展2025-01-09
- “浙”里江山登高迎新年,兩岸攜手逐夢新征程2025-01-09
- 融·合|“回家”的運動 讓兩岸青年的心貼得更近2025-01-09
- 誦《鄉(xiāng)愁》、齊跳舞 兩岸青年同書中國“?!?/a>2025-01-09
- “西安藝術之匙·歷史之門”臺灣大學生研學活動在西安舉辦2025-01-09
- 2025年第二十三屆“兩馬同春鬧元宵”燈會完成全部布展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