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評民進黨“執(zhí)政危機”之三:糟糕的“兩岸答卷”

今天的民進黨當局對于兩岸關系的想象,固然從未真正在法理上突破“一個中國”框架(不是不愿,實乃不能),但總是在話語邏輯的內里,或明或暗地將之表述為“冷戰(zhàn)的延續(xù)”“兩個世界的對決”。對于兩岸關系而言,這是“最標準”的“錯誤答案”。  

 

民進黨當局的“世界地位想象”,從來不是如“臺獨”構想的所謂“從世界走向臺灣”,而是“從美國的需要定位自己的角色”,并用話語巧妙地將“兩岸關系”的僵局轉化為“團結的民主同盟”對“孤立的極權主義”的“抵抗”所致。至于臺灣是“自由世界”戰(zhàn)略前沿的陳詞濫調,實際上就是讓臺灣(臺灣人民)充當所謂“第一世界向第三世界”投放力量的基地(一線炮灰)。近些年來,民進黨當局又充當了美國向東亞地區(qū)輸出所謂“顏色革命”和“民主化浪潮”的“模板角色”,使得兩岸關系在民進黨執(zhí)政時期,除了實質的武裝對峙色彩之外,又抹上了“文化戰(zhàn)爭”的涂裝。對于兩岸關系而言,這是“最糟糕”的“考試(博弈)現(xiàn)場”。

 

當然對于這些事實,蔡英文是不會承認的。民進黨當局更是將自身視為一個自覺而非“被自覺”地充當“意識形態(tài)打手”的角色。故而臺灣對大陸的官方表態(tài),總是呈現(xiàn)出一種莫名其妙的“我方占據(jù)道義高地”“我有后臺”“臺獨即民主,民主就無罪”的“傲慢與自信”,當然內里還是無法掩飾和克服因“背叛中華民族”所致的內心空虛,以及源于對大陸實力上升和統(tǒng)一意志堅定的恐懼。對于兩岸關系而言,主動權和主導權始終在大陸和支持統(tǒng)一的力量一邊,是各方要想答對“兩岸考卷”的第一前提。

 

民進黨當局的兩岸政策,在措辭上可以說是“文字游戲”的巔峰,但在效果上則只能說是“自說自話、自打自臉”的鬧劇。各種所謂“向對岸喊話”,充滿著語詞上的“克制審慎”與立場上的“肆無忌憚”:“克制審慎”是因為必須要回答大陸提出的卷子,不給各方一個交代是不能過關的;而“肆無忌憚”則是說民進黨早就準備先把題目改了,再把自己想要的答案填上去。這樣既答了卷子,還希望大陸能啞巴吃黃連,接受民進黨當局還在表面上給大陸保留的“面子”。

 

需要“補考”的民進黨當局并未吸取教訓,加強業(yè)務學習,反倒是跑到另一個場地,即美國政府開辦的“美臺關系訓練班”,并且在美國人開設的“兩岸關系”考場上,答了美國人出的卷子。美國人表示滿意,因此給出了“A++”的“高光”成績,心里說道:從沒見過這么有覺悟的“棋子”,不僅“自帶干糧”,還時不時地“奉送”“親美賣臺”“花式謀獨”的大禮包,實在是妙不可言!于是,“美臺關系”的“蜜月時光”開始了,兩岸關系的“小冰河期”再度降臨。

 

民進黨當局對美國配合得很嗨,自己以為找對了試題,更選對了答案,大陸的卷子自然就被視為可有可無的空氣。但“兩岸”的“考卷”就在那里,不答就出不了考場,就是把美國給臺灣的卷子交了,也無濟于事。

 

兩岸關系就在那里,對于中國大陸而言,面對的試卷是歷史已經出好的,那就是如何實現(xiàn)國家的終極統(tǒng)一;對于臺灣當局而言,面對的試卷也不是大陸單方面給出的,而是兩岸關系的客觀現(xiàn)實所要求的。試題改不了,答案也是唯一的,這才是解出兩岸關系這個科目的“唯一正確姿勢”。

 

民進黨總覺得“臺獨”才是自己的畢業(yè)論文,那顯然是選錯了科目,進錯了考場。對于兩岸關系這科“考卷”,答案就在那里。民進黨當局就不要想著還有其他走出考場的方式,違反了考場規(guī)則(中華民族的整體意志),就無法避免“掛科”,難以“畢業(yè)”的命運。

 

歷史可以給人犯錯的機會,但不會給“犯大錯”的機會。良藥苦口,好自為之。(作者:王豐收 京臺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