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新形勢下兩岸文化交流將進一步增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繼續(xù)致力于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fā)展,完善增進臺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梢?,兩岸文化交流能夠加深同胞間的彼此了解,增進情感交流,是實現(xiàn)心靈契合的重要通路。今年是兩岸開啟民間交流35周年。35年來,兩岸同胞一直在共繪文化“交流”“融合”畫卷,共書“心靈契合”文章。

 

新形勢下兩岸文化交流將進一步增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近日,第十一屆兩岸藝術新天地論壇在黃浦江畔的豫園花園如期舉辦。六位藝術家共同創(chuàng)作的《滬臺八景圖》(圖片來源:中國臺灣網(wǎng))

 

 文化是國家和民族之魂,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的精神引領。兩岸同胞肩負振興中華民族使命責任亦肩負傳承與繼承中華文化的重任,兩岸文化交流正是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與中華文化影響力提升的抓手之一。應時代之變化和要求,兩岸文化交流不斷破解人為阻力,化解不可抗力,破風前行。在新冠疫情蔓延以及民進黨當局為謀取一黨政治私立惡意阻攔兩岸交流常態(tài)化發(fā)展的態(tài)勢下,兩岸文化交流在中國人的超強智慧以及強大交流意愿的支撐下繁榮程度不退反進。順應民心之所向,兩岸文化交流推動兩岸關系發(fā)展,促進兩岸民心相通,并為文化產業(yè)、企業(yè)及個人提供廣闊的發(fā)展平臺與機遇。

 

35年寒來暑往,兩岸文化交流熱潮不斷。從兩岸文化發(fā)展實踐與需求出發(fā),大陸方面不斷健全兩岸文化交流與融合的機制及法制,同時注重調動地方政府的能動性和發(fā)揮地域文化的作用。江蘇省實施了大陸首個促進對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地方性法規(guī)。2009年以來,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先后在山東、湖北、福建等24個省區(qū)市批準設立了82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交流活動,增進了兩岸同胞感情親情和利益福祉,受到兩岸各界民眾的歡迎。

 

新形勢下兩岸文化交流將進一步增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近日,“浙里尋夢·遇見詩路”臺灣大學生唐詩尋跡體驗營活動在天臺、縉云兩地舉辦。圖為臺生領略天臺山大瀑布的壯麗景色。(圖片來源:中國臺灣網(wǎng))

 

兩岸文化交流承載傳統(tǒng)文化與新型文化的交互融合,提升中華文化的時代特色,用共同的歷史記憶喚醒民族情感,用中華文化的遺產抒發(fā)共同的家國情懷。以戲劇、歌舞、雜技、民俗、曲藝、文學、美術、音樂等傳統(tǒng)文化形式,組織匯演、聯(lián)誼、節(jié)慶活動,強化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基礎;通過地域性特色的尋根謁祖活動,強化兩岸同宗同源的血緣聯(lián)結。大陸還組織了文藝精品、文物精品、藝術精品赴臺交流展演,以彰顯歷史、延續(xù)恢弘。兩岸在青春文創(chuàng)、在線經濟、元宇宙等新時代元素方面的融合,則體現(xiàn)開放創(chuàng)新的時代風貌。

 

兩岸文化交流彰顯深遠格局。兩岸文化交流發(fā)揮了跨域聯(lián)動效應,以文化合作為軸心,帶動教育、體育、科技、法律等多領域的交叉合作,使中華文化精神浸潤到兩岸社會的各層級各方面,推動文化產業(yè)合作與文化人才培養(yǎng),使中華文化與同胞們的工作、生活深層融合,拓展兩岸文化交流上至“云端”,下至基層,使文化交流與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相契合,與基層需求相兼容。

 

新形勢下兩岸文化交流將進一步增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以“中華文化建設與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為主題的第八屆中華文化論壇11月13日在北京、臺北及高雄以“云會議”方式舉行。(中國臺灣網(wǎng) 李柏濤 攝)

 

自1987年兩岸民間交流破冰以來,兩岸文化交流由無到有,由點到面,由單向到雙向,由互動到聯(lián)通,由交流到融合,規(guī)模不斷擴大,層次不斷提升,面向不斷拓寬,體制機制不斷完善,這些都有利于兩岸共同繼承傳統(tǒng)文化、共享新時代文化,有助于兩岸同胞消弭隔閡、增進情感。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的賡續(xù)與創(chuàng)新是一個長遠的主題。在新時代新征程,兩岸文化交流一定會迸發(fā)出更強大的生命力,一定會以新風貌新姿態(tài)續(xù)寫兩岸文化傳承,進一步增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作者:李雯心)

 

 

 

 

 

 

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qū)校園戲劇展演開幕

2022-11-11

由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北京市文聯(lián)主辦的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qū)校園戲劇展演活動10日晚在京開幕。來自北京、南京、成都、深圳、香港、澳門、臺北7座城市的11部校園戲劇將于11日至20日進行線上展演,包括話劇、戲曲、舞劇等門類。

 

據(jù)主辦方介紹,本次展演劇目中,中國戲曲學院改編自《聊齋志異》的《陳顯窺夢》是一出因偷鴨而起的鬧?。荒暇﹤髅綄W院的《父親的燈影戲》講述“非遺”皮影的傳承故事;國際關系學院的《光從地下來》展現(xiàn)抗戰(zhàn)時期隱蔽戰(zhàn)線的英雄故事;中國傳媒大學與國家博物館合作的《盛世歡歌》通過人俑跨時空對話展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魅力;北京電影學院的《鎖心猿》講述性格迥異三兄弟的不同人生抉擇;深圳大學的《尋山記》以寫意筆觸和思辨性表達揭示人生哲理;四川師范大學的《抓壯丁》以詼諧故事諷刺新中國成立前的反動統(tǒng)治。

 

香港演藝學院改編自南戲《荊釵記》的《荊釵記之投江》講述生死不渝的愛情傳奇;澳門大學的《苦盡甘來》以澳門特區(qū)發(fā)展為背景展現(xiàn)中國人的不屈精神;同為澳門大學的《放牛小子兇殺案》由一個案件剖析人性真實;臺北藝術大學與福建師范大學合作的《盛宴》通過一頓家庭晚餐展現(xiàn)家庭變遷中的溫暖。

 

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中國劇協(xié)駐會副主席陳彥說,希望通過本次活動展現(xiàn)兩岸暨港澳地區(qū)青年戲劇人理想主義的精神意蘊和青春洋溢的創(chuàng)造活力,也希望青年戲劇人始終保持熱血和激情,既腳踏實地又注目遠方,以更高質量的藝術創(chuàng)造記錄自己和更多的青春生命。

 

北京市文聯(lián)常務副主席陳寧說,本次展演劇目展現(xiàn)了兩岸暨港澳地區(qū)校園戲劇類型豐富、內蘊深厚、普及性高、充滿活力的藝術特點,希望大學生戲劇人扎根民族沃土、放眼廣闊世界,以蓬勃的朝氣、敏銳的感知力、豐富的創(chuàng)造力,為中國戲劇繁榮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華社電 記者白瀛

展開全文

兩岸同胞走近走親走好的交流之路會越走越寬

2022-10-25

10月15日至26日,2022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jié)在臺北孫中山紀念館舉行。藝術節(jié)展示了兩岸200位名家的書法篆刻作品、少年漢字藝術創(chuàng)作作品以及由27個書法篆刻團體參加的“漢字藝術嘉年華”活動,讓參觀的民眾可以近距離感受漢字和中華文化的魅力。

 

2022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jié)由臺灣中華文化永續(xù)發(fā)展基金會和中國藝術研究院共同主辦,是兩岸之間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交流活動之一,自2010年開始在兩岸輪流舉辦。在本次活動的開幕式上,臺灣中華文化永續(xù)發(fā)展基金會董事長劉兆玄致辭說,中華文化擁有無盡的寶藏,漢字就是開啟寶藏的鑰匙。選擇漢字作為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的著力點,目的是使?jié)h字之美能夠在兩岸永遠傳承下去。

 

兩岸同文同種同源,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漢字是連接兩岸同胞血脈的重要元素之一。兩岸同胞就是在各種交流中越走越近,加深了感情,增進了融合。黨的十八大以來,兩岸人員往來和各界交流持續(xù)擴大,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和人員往來越走越實。兩岸民間交流的最大平臺海峽論壇已經連續(xù)舉辦了14屆;兩岸城市交流的重要平臺“上海-臺北城市論壇”連續(xù)舉辦了13屆。2011年,兩岸人員往來710萬人次,其中臺灣同胞來大陸526萬人次;2019年,兩岸人員往來約900萬人次,其中臺灣同胞來大陸超過600萬人次。每年有大量臺胞來大陸尋根問祖。影視、音樂、美術、創(chuàng)意設計、圖書出版、非遺等兩岸文化交流活動也蓬勃開展。大陸優(yōu)秀的影視劇等文化產品深受臺灣民眾特別是青少年的喜愛。每年有上千人次的臺灣演藝人員參與大陸廣播電視節(jié)目和影視作品的制作。臺灣少數(shù)民族還參加了第十一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

 

兩岸同胞走近走親走好的交流之路會越走越寬

 

“第十三屆大陸古籍藝術類圖書展暨豐子愷精品圖書文創(chuàng)展”近日在臺隆重舉辦(圖片來源:中國臺灣網(wǎng))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加上臺灣民進黨當局人為設置的重重政治障礙,兩岸同胞的往來受到很大影響。為了打破疫情和人為的影響,兩岸的線上交流活動逐漸成為兩岸同胞交流互動的主要形式,在科技、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體育、宗教和民間信仰、工會、婦女等很多領域和界別,每年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了近千場交流活動。在大陸的臺胞還積極參與和助力大陸的扶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支教義診、賑災助困、抗擊疫情等志愿服務。今年進入十月份以來,海峽兩岸的民間交流活動更是越來越多:第六屆海峽兩岸藝術名家邀請展在臺北開幕;2022兩岸出版合作交流會暨北京出版集團與臺灣中華出版基金會戰(zhàn)略合作簽約儀式在北京和臺灣連線舉行;2022年閩臺青年朱子文化研學營在福建省武夷山市開營;“漢字青春——青·少年漢字藝術創(chuàng)作展”將于11月2日開始舉辦……

 

兩岸同胞走近走親走好的交流之路會越走越寬

 

長沙市長郡雨花外國語學校與臺北市西松小學日前舉辦線上藝術交流活動,長臺兩地300多名演職人員參與演出,近2000名師生同步收看。(圖片來源:中國臺灣網(wǎng))

 

兩岸同胞血脈相連,血濃于水。中國共產黨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始終尊重、關愛、造福臺灣同胞,繼續(xù)致力于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兩岸各界越來越多的交流活動,不但深化了兩岸社會文化的融合與發(fā)展,也給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帶來了新氣象,令中華文化不斷地傳承和弘揚。今后,繼續(xù)擴大和深化兩岸交流、促進融合發(fā)展,既是大義,更具大利,兩岸同胞走近走親走好的交流之路會越走越寬。(作者:常濱)

 

 

 

  

展開全文

期盼團圓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2022-09-13

日前,香港中評社發(fā)表了一篇快評,標題是《中秋佳節(jié)兩岸同胞托月追思盼團圓》??煸u說,中秋之際,兩岸很多地方通過視頻連線及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中秋聯(lián)誼活動,同胞之間互送祝福,處處呈現(xiàn)兩岸一家親的氛圍。通過這些活動可以看出,兩岸同胞最大的期待或心愿一是臺海和平穩(wěn)定、兩岸恢復對話;二是疫情盡快結束,兩岸經貿、文化等交流能夠恢復正常。

 

中秋節(jié)當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2年中秋晚會陪伴著全球華人度過了一個溫暖人心、唯美浪漫的中秋團圓節(jié)。臺灣健身教練劉畊宏的一首《記得要勇敢》,鼓勵人們勇敢面對一切難關。臺灣演藝人士王耀慶、歐陽娜娜等的演出也很受歡迎。臺灣許多網(wǎng)友邊看總臺的晚會,邊在社交媒體表達對團圓的期盼:“中秋節(jié)快樂,兩岸中國人”“天涯共此時,兩岸一家親”“月圓人團圓,愿兩岸中國人也早日團圓”“一輪明月映海峽,臺海兩岸是一家。中秋佳節(jié)慶團圓,同胞共賀樂哈哈”……

 

期盼團圓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除了總臺秋晚,地方衛(wèi)視秋晚也有不少臺灣藝人亮相。80歲的中國臺灣音樂人陳彼得在山東衛(wèi)視中秋晚會的舞臺上深情獻唱了《我和我的祖國》,把濃濃的愛國情注入到歌聲中,也牽動了全場觀眾的心緒,集體大合唱令人感動。在河南衛(wèi)視“中秋奇妙游”晚會上,中國臺灣青年歌手陳立農演唱的原創(chuàng)新歌《此時明月》,表達了天涯共此時的思鄉(xiāng)之情。歌詞呼應著余光中先生那首著名的《鄉(xiāng)愁》,MV是由臺灣的年輕攝影團隊協(xié)助拍攝的,采用了類似“自媒體博主”的鏡頭語言,實景記錄兩岸“雙向奔赴”的路牌、街邊小攤的“家鄉(xiāng)味道”,講述著大陸和臺灣割不斷的血脈聯(lián)系。有網(wǎng)友留言說:“聽著這首歌,眼淚簌簌。不管相隔多遠,家對于我們,永遠都是最溫暖的依靠和港灣,我們永遠心心念念的都是回家。對于很多臺灣同胞,他們也日夜盼望著和家人相聚,和祖國心連著心。”中國臺灣歌手楊宗偉亮相廣東衛(wèi)視秋晚,與大陸、香港、澳門的歌手共同放聲歌唱中華一家親。

 

期盼團圓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前不久被臺灣民進黨當局網(wǎng)絡霸凌的歌手楊丞琳在中秋節(jié)當日推出新歌《明月光》,歌詞溫暖感人,旋律優(yōu)美流暢,描繪了八月十五的月圓之光造訪人間,歸家的游子思意正濃,一輪明月齊照兩岸,慰藉著離人鄉(xiāng)愁:“想念化成月光的絨,像一片羽入云霧中;你是一抹秋意濃,繞在心頭卷走哀愁;你是晚霞一縷紅,映在海上輕撫鄉(xiāng)愁。明月光照故鄉(xiāng),兩岸的風吹故鄉(xiāng)……”聽著楊丞琳溫暖感人的歌聲,網(wǎng)友們說:真是暖心又動人。

 

中秋佳節(jié)期間,兩岸舉辦了很多場線上線下的聯(lián)誼活動。中秋節(jié)過去了,兩岸的文化交流活動依然熱絡不止。在北京老舍茶館,前不久啟動了“社團聯(lián)動·交流促融”為主題的“海峽兩岸社團交流節(jié)”,在未來的幾個月時間里,將有來自北京的22個社團和臺灣的21個社團陸續(xù)參加交流節(jié)的活動,賞石“云展播”、兩岸舞者“歌舞秀”、兩岸旅游“云宿匯”、兩岸茶人“茶之緣”、兩岸文人“對話會”、全球華人品質峰會、兩岸航空“交流會”、兩岸醫(yī)師“分享會”等等,一直持續(xù)到今年年底。在高雄市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前不久隆重啟動了“守望精神家園——第八屆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暨美麗中華行旅游推廣活動”,活動一直延續(xù)到10月23日。主辦單位之一的臺灣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xié)會理事長陳春霖說,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自民間,來自百姓的生活,與歲次、節(jié)令、節(jié)慶、信仰、祈福等密切相關。保護非遺、傳承非遺,就是守住中華文化的根本。

 

期盼團圓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愿_fororder_2022海峽兩岸(昆山)中秋燈會開幕 

 

中秋節(jié)前,以“花開并蒂 燈映兩岸”為主題的2022海峽兩岸(昆山)中秋燈會開幕,燈會將延續(xù)至10月7日。(圖片來源:新華社)

 

淺淺的海峽將大陸與臺灣分隔開來,但是,偉大的中華文化一直維系著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今年的中秋節(jié)結束了,兩岸同胞期盼團圓和交流交往的心愿卻越來越迫切了。期待祖國完全統(tǒng)一、兩岸同胞共享民族復興偉大榮光的那一天早日到來!(作者:左鎮(zhèn))

展開全文

第十一屆兩岸藝術新天地論壇首次增設兩岸青少年中華故事繪畫大賽

2022-11-10

第十一屆兩岸藝術新天地論壇首次增設兩岸青少年中華故事繪畫大賽

六位藝術家共同創(chuàng)作的《滬臺八景圖》(圖片來源:上海市臺辦)

 

近日,第十一屆兩岸藝術新天地論壇在黃浦江畔的豫園花園如期舉辦。論壇由上海黃浦區(qū)臺胞臺屬聯(lián)誼會、臺灣東門美術館和臺灣中華書道學會共同舉辦,來自兩岸的四十多位嘉賓和藝術家出席了開幕式。

 

據(jù)介紹,第十一屆“兩岸藝術新天地論壇”首次增設“青少年未來藝術發(fā)展關愛”活動暨“童心源”兩岸青少年中華故事繪畫大賽。鼓勵兩岸青少年圍繞中華傳統(tǒng)故事開展畫作創(chuàng)作,引導青少年深化傳統(tǒng)文化認知,堅定樹立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文化血脈。

 

開幕儀式后,參加論壇的領導和嘉賓一起觀看了《跨海·傳承——臺灣書畫作品展》。此次參展的六十八幅作品體現(xiàn)了書法、國畫、篆刻等中華民族喜聞樂見的傳統(tǒng)藝術形式和特點,涵蓋了中華歷史文化、自然風光、兩岸人文風情、崇尚社會和諧等豐富內容。書畫藝術展將于11月5日至13日在豫園聽濤閣展廳持續(xù)展出。

 

在主題論壇環(huán)節(jié),六位來自兩岸的優(yōu)秀青年藝術家針對“海派文化在兩岸傳統(tǒng)藝術融合與創(chuàng)新中的作用與地位”共同開展研討和互動,藝術家們通過跨學科的交流和多視角的拓展分享了各自的感悟和心得。

 

最后,六位藝術家現(xiàn)場攜手共同創(chuàng)作了一幅藝術作品《滬臺八景圖》,將論壇推向了高潮。(中國臺灣網(wǎng)、上海市臺辦聯(lián)合報道)

展開全文

同一首童謠,同一首詩

2021-12-11

海峽飛虹消息(記者 何婧):“西北雨,直直落,鲗仔魚、欲娶某,鮕鮐兄,拍鑼鼓……”“火車先到伊都,阿未伊都,丟唉唷,磅空內,磅空的水伊都,丟丟銅仔伊都……”“火金姑,來吃茶,茶燒燒、配筋蕉,茶冷冷,配龍眼。龍眼會開花,卜仔換冬瓜,冬瓜好煮湯……”,12月10日,第十三屆海峽論壇的分論壇“兩岸關愛下一代成長”的現(xiàn)場,當這幾首朗朗上口的閩南童謠響起的時候,海峽兩岸鄉(xiāng)親的心中油然生出濃濃的親切感。

 

唱童謠的是臺灣小學生陳衍羽,目前就讀于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qū)的一所農村學校——青礁小學。她的媽媽是來自高雄市的海峽城鄉(xiāng)發(fā)展基金會執(zhí)行長王嘉麟女士。王女士長期往來兩岸,做兩岸文化交流工作。以閩南童謠為載體傳播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王女士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她對記者說,我是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從小到大就聽《天黑黑》這類閩南童謠。每次聽到這類童謠,想起的就是跟外公外婆相處的溫馨畫面。王女士說,從高雄來到廈門,我驚訝怎么會有一個城市跟我生長的故鄉(xiāng)這么相像,語言也相似,人們都很熱情,讓我感覺來到廈門就像回家了一樣。兩岸都有許多閩南人,閩南童謠伴隨著我們長大,兩岸的根脈被童謠文化牢牢地連在一起。我要讓這優(yōu)美的閩南童謠在我們下一代當中不斷地傳唱下去。

 

同一首童謠,同一首詩

 

陳衍羽在第十三屆海峽論壇“海峽兩岸關愛下一代成長”分論壇現(xiàn)場演唱閩南童謠

 

“海峽兩岸關愛下一代成長”論壇的主題是“弘揚民族童謠文化,增進兩岸心靈契合”。由于疫情的原因,許多臺灣嘉賓都不能親自來到廈門參加第十三屆海峽論壇,但是,熟悉的閩南童謠讓兩岸民眾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通過線上視頻連接,來自臺中市的中華婦女經貿文化交流協(xié)會理事長蔡金蘭女士表示,童謠文化是兩岸傳統(tǒng)文化以及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童謠,能夠增進兩岸人民的情感,增強同胞的心靈契合,讓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代代相傳。兩岸共同傳承并創(chuàng)新童謠文化,就是在大力傳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基因,并把這種文化資產轉化為兩岸攜手發(fā)展的力量,以家國情懷托舉中華民族復興之偉大夢想。

 

同一首童謠,同一首詩

 

“海峽兩岸關愛下一代成長”分論壇上,蔡金蘭女士通過視頻發(fā)言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在論壇上致辭說:今年三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的時候強調“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fā)展新路”。祖國大陸繁榮昌盛,為當代青少年發(fā)展提供了極大的機遇和廣闊的空間,臺灣青少年在祖國的廣闊天地可以大有作為。我們要做青少年心靈成長的守護人,促進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生生不息。

 

同一首童謠,同一首詩

 

顧秀蓮在論壇上致辭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2014年,依托遠程同步互動系統(tǒng),廈門市陽翟小學和臺灣新北市瑞芳小學就實現(xiàn)了同上一堂課、共讀一首詩。今年12月8日,第十四屆海峽兩岸百名中小學(中職)校長論壇在廈門舉行,參會的校長們就疫情期間的線上教育舉行了“云論道”。來自臺灣的一位校長說:“疫情期間學生居家學習,網(wǎng)速跟不上,多子家庭設備不夠,孩子上網(wǎng)課容易分心,還出現(xiàn)了逃學等問題……”。來自大陸的一位校長說:“咱們的情況一模一樣”。

 

同一首童謠,同一首詩

 

 第十四屆海峽兩岸百名中小學(中職)校長論壇現(xiàn)場  供圖:廈門市教育局港澳臺事務辦公室

 

把兩岸人民的記憶連接在一起的,或許是同一首童謠、同一首歌、同一句詩詞。把兩岸人民的心緊緊連接在一起的,是中華民族同根同源、生生不息的璀璨文化。

展開全文